美国驻日本大使乔治·格拉斯今天(11月20日)发文写道:“看来中国政府难以改掉诉

迎丝的趣事 2025-11-21 11:23:56

美国驻日本大使乔治·格拉斯今天(11月20日)发文写道:“看来中国政府难以改掉诉诸胁迫手段的坏习惯。上次中国无端禁运日本海产品时,美国支持了日本。这次我们也会这样做。我们将支持我们的盟友日本。” 这番表态,活脱脱上演了一出贼喊捉贼的荒诞剧,把双标的精髓玩得炉火纯青。 所谓指责中国“诉诸胁迫手段”,不过是美国为了掩盖自身霸权本质而抛出的烟幕弹,毕竟这个世界上最擅长用胁迫手段达成目的的,恰恰是美国自己,而日本不过是它手中既当提款机又当挡箭牌的工具人。 2025年7月,美国和日本达成的贸易协议,明眼人都能看出满纸都是胁迫的痕迹,美国以“对等关税”为幌子,硬是将日本输美产品的基准关税拉到15%,单是汽车行业就从之前的2.5%大幅上调,直接给日本车企的出口蒙上阴影。 作为交换,日本不仅要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投向美国指定的能源、半导体等战略性产业,还得把这些投资收益的90%拱手相让,这哪里是什么平等协议,分明是美国凭着经济霸权对日本的公然“薅羊毛”。 更可笑的是,这份协议连正式的书面文件都没有,美国还放话如果对日本的落实情况不满意,就要把关税再提至25%,这种赤裸裸的威胁,恐怕才是格拉斯口中“胁迫”的真正模样。 除此之外,2025年初美国还逼着日本增加驻日美军的军费分摊,要求从每年50多亿美元涨到80亿美元以上,不然就威胁要撤走驻军,把盟友的安全当成漫天要价的筹码,这样的操作哪里有半分“盟友”该有的尊重。 再说说所谓“中国无端禁运日本海产品”,事实根本不是美国口中的“无端”,2025年11月19日,中方宣布停止进口日本水产品,核心原因是日本首相发表了涉及台湾问题的错误言论,这是对中国核心利益的挑衅,中方的反制措施完全是正当合理的维权行为,既符合国际法准则,也符合各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普遍做法。 要知道,中国是日本水产品最大的进口国,2022年日本对华水产品出口额就达871亿日元,占其出口总额的22%以上,这一措施确实让日本福岛、北海道等地的渔业遭受重创,相关行业损失超过500亿日元,不少冷链物流公司濒临破产。 而美国嘴上喊着“支持日本”,行动上却半点实惠都没给,既没有增加对日本海产品的进口,也没有出台任何实质性的帮扶政策,所谓的支持不过是停留在口头的政治表态,本质上就是让日本冲在前面,自己坐收渔利。 这种口惠而实不至的操作,美国早就轻车熟路,毕竟对盟友向来是“牺牲盟友利益,成全自身霸权”。 美国之所以有脸指责别人,无非是把“双重标准”当成了外交标配,而它打压竞争对手的胁迫手段,在全球范围内早已留下无数实锤。 远的不说,法国阿尔斯通公司的遭遇就堪称美国用司法工具进行经济胁迫的经典案例,这家曾经占据全球发电设备市场25%份额的行业巨头,因为触动了美国通用电气的利益,就被美国司法部以莫须有的商业贿赂罪名盯上。 美国这套“长臂管辖”“抓人质逼企业就范”的套路,不仅用在竞争对手身上,对盟友也同样毫不手软。 2022年美国出台芯片出口管制条例后,就逼着日本跟进,2023年日本不得不宣布对23种半导体制造设备实施出口许可审查,结果直接导致日本半导体设备对华出口额大幅下滑,尼康光刻机业务收入减少两成,东京电子的刻蚀设备出货量也惨遭腰斩。 所谓的美日同盟,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美国主导下的不平等关系,日本看似是美国的核心盟友,实则处处被美国拿捏。 美国一边从日本身上榨取经济利益,通过贸易协议、军费分摊等方式不断吸血,一边逼着日本在外交和安全上紧跟自己的步伐,充当遏制中国的马前卒。 日本为了依附美国的军事保护,只能忍气吞声接受这些不平等条件,哪怕牺牲自身经济利益也不敢有太多反抗。 就像这次美国大使的表态,看似是在支持日本,实则是想把日本推到对抗中国的前沿,为美国的遏华战略服务。 美国心里很清楚,中国的反制措施是针对日本的错误行为,有理有据、光明正大,而它自己才是胁迫行为的始作俑者,从对日本的经济勒索到对其他国家的制裁打压,美国的每一步操作都充满了霸权逻辑。 中国从来不会无端对其他国家采取所谓“胁迫手段”,中方的任何反制措施,都是在自身利益受到损害后的正当回应,有着充分的事实依据和国际法支撑。 而美国口中的“支持盟友”,从来都是以牺牲盟友利益为代价,服务于自身的全球霸权,乔治・格拉斯的这番言论,不仅骗不了国际社会,更骗不了被美国反复拿捏的日本。 毕竟谁在真正搞胁迫,谁在真正维护自身权益,谁在拿盟友当棋子,明眼人一看便知。 美国如果真的想谈“公平”“正义”,不如先反思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停止对盟友的经济勒索,停止用胁迫手段打压竞争对手,否则再多的口头表态,也不过是自欺欺人的笑话。

0 阅读:0

猜你喜欢

迎丝的趣事

迎丝的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