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员工是什么时候开始心寒的? 一个公司里,最容易心寒的往往不是混日子的人,而是那些认真负责、愿意付出的好员工,因为越是努力的人,越容易被伤到。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提醒我们,当优秀的人不再表态、不再提出不同意见、不再挑战问题时,组织的绩效精神就开始衰亡。作为管理者,必须重视好员工的沉默。 那好员工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心寒的? 1. 从努力没有成果的时候。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写道,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做了多少事,而在于他对成果的贡献。很多好员工每天加班拼命执行,解决无数细碎问题,但到了最后,成果却被忽视。领导只看见谁态度好,谁会表现。 德鲁克曾提到过一个企业案例:某部门有个员工做事最认真,但因为不表现、不讨好,他的贡献长期被忽略,最后他选择离开公司,后来才发现那段时间绩效下滑。如果用德鲁克思想来评价,组织若不用成果评价人,就是在逼走最有价值的人。好员工第一次心寒,就是发现努力没带来成果,有成果也没人看见。 2. 从长处没有被用出来的时候。德鲁克曾反复强调,管理的责任是用人所长,而不是纠正人的短处。好员工最怕什么?不是苦,也不是累,而是明明有能力、有想法,却被安排做不需要思考的机械活。 德鲁克讲过一个银行员工的故事:他在原岗位屡屡犯错,但主管没有放弃,而是分析后发现他特别擅长客户沟通,换岗后,他成了最优秀的客户经理。但在很多企业里,优秀员工反而被压着用、随便用、不懂用。好员工第二次心寒,就是发现你只把他当人手,而不是人才。 3. 从提意见反被当成麻烦那一刻开始。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写道,没有不同意见,就不应该做决策。优秀员工最大的特点就是愿意提出问题,愿意思考更好的方法。但在坏的公司里,这种声音往往被贴标签:“你太多事”“你难带”“你别想太多”。 德鲁克曾在一家公司看到,一个年轻员工提出流程漏洞,却被领导直接压下,3个月后,漏洞爆发成严重事故。德鲁克说,没有不同意见的决策是最危险的决策。当员工开始沉默,当下属不愿表达不同意见,当团队不再提出问题,这时组织的精神已经开始塌陷,这比抱怨危险得多。 最后用德鲁克思想对领导的3点提醒: 一、永远用成果评价人,而不是用态度评价人,否则你留不住最有价值的人。 二、用人所长,让每个人的长处创造绩效,不会用人的领导只会消耗人才。 三、倾听不同意见,让好员工敢说、愿说。一个组织的未来藏在那些敢提问题的人身上。 所以,好员工不是突然心寒的,是被一次次忽略、误解、压制,抹掉了热情。德鲁克说得很透彻,一个组织的精神是由上层塑造的。让一个组织具有活力,是因为领导者有活力。领导者真正的成就不在于他自己,而在于他所带领的人。 当一个公司真正尊重人才、善用人才、认可人才,好员工自然会留下、会成长、会发光。而留不住好员工的公司,根本不是员工的问题,而是管理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