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党组织派人找到浦安修,向她移交了补发给彭德怀元帅的48000元工资稿

混沌于浮云 2025-11-20 19:45:56

1978年,党组织派人找到浦安修,向她移交了补发给彭德怀元帅的48000元工资稿费这及一些私人物品。浦安修有些犹豫是否接受,来人告诉浦安修:“您和彭总的离婚申请组织上没有批准,您还是彭总的夫人。” 浦安修这人,1918年生在北京,家里条件不算差,从小读书读得不错。一二九运动那会儿,她就在北平街头喊口号,1936年才18岁就入了党,干地下工作,传递情报,胆子大着呢。两年后跑到延安,在陕北公学教书,管妇女培训班,工作踏实。 彭德怀呢,1898年生在湖南湘潭乌石寨,家里穷得叮当响,小时候给地主放牛,后来当兵,吃够了苦。第一任妻子周瑞莲是表妹,家里被迫卖给她做童养媳,她受不了跳崖走了,彭德怀受打击不小。第二任刘坤模,1922年结婚,他还教她识字放脚,可平江起义后国民党到处抓人,她为了不拖累他,主动离开,后来另找了人家。彭德怀从那以后死心不结婚,一门心思干革命。 俩人怎么认识的?说来挺有意思。1938年,陈赓这老战友看彭德怀四十岁了还单着,就想给他介绍对象。先直接劝,没戏。后来陈赓搞了个女子篮球赛,专门请彭德怀来看。场上浦安修戴眼镜,个高球技好,运球投篮一套一套的,彭德怀坐在场边看得直点头。赛后陈赓把人领过来,两人聊了几句,就这么搭上了。 没多久,1938年10月,他们在延安窑洞简单结了婚。新房就几条板凳,几床粗布被,同志们来吃顿饭就算热闹了。婚后浦安修留在后方,彭德怀上前线,俩人见一面难,一周顶多一次。抗战胜利后,好不容易安定点,新中国成立了,日子刚想过稳,1950年抗美援朝打响,彭德怀又带志愿军出国,浦安修在北京忙工作。1952年她去朝鲜慰问,他坚持纪律,不让特殊,她只好早早回来。 夫妻俩都忙国家大事,感情基础在,可聚少离多。1962年那会儿,环境复杂,浦安修写了报告想分开,彭德怀同意了,但报告送上去,组织没批。就这么分居了,各自过日子。 追悼会后落实政策,补发工资稿费加抚恤金,总共四万八千块,还不算私人物品。工作人员找上门,把清单一读,旧军装、手稿、几本旧书,全是从成都取回的。浦安修一看这数额,当时普通工人一个月才三十多块,这笔钱够买好几套北京四合院了。她愣那儿了,说咱们都分开了十几年,这钱我怎么收? 工作人员把当年离婚报告复印件拿出来,指着批注说,组织上从来没批准手续,在法律上她还是彭德怀同志的妻子,这钱物按政策归她处理。浦安修没多纠结,签了字,收下了。说实话,这事儿在当时不少老干部那儿都发生过,但彭德怀这案子特殊,牵扯历史纠错,大家都盯着看。 钱到手,浦安修一分没给自己留。她知道彭德怀一生清贫,存款就那么点,生前还老借钱给老家或同志。这补发是国家对他功绩的肯定,得按他心意用。先还了彭德怀生前的一些欠款,有给老战友的,有单位垫的,一笔笔清了。 然后,她把两万多块分给了彭德怀的八个侄儿侄女。这些孩子家里都不宽裕,彭德怀在世时就常寄钱接济,现在她接着做,每人几千块,够他们盖房或孩子上学了。侄女彭梅魁她们收钱时,眼泪都下来了。 接着,以彭德怀名义交了几千块党费,上缴组织。这是老一辈的习惯,钱再多,先尽党员义务。 剩下的,她没乱花。给彭德怀身边的工作人员分了点,秘书景希珍、司机赵凤池、警卫员等人,每人几百到几千不等。这些人跟着彭德怀吃了好多年苦,浦安修记着他们的好。 最后几千块,用来整理彭德怀的事迹资料,印材料,开会招待,搞研究小组。彭德怀生前就想把经历写下来,教育后人,她这算圆了他的愿。 这笔钱处理完,大家都服气。说浦安修党性强,懂彭德怀的心。确实,老彭一生不要特权,钱在他手里也肯定这么用。 彭德怀1974年走的,76岁。浦安修后来还在北京师范大学干活,又调到纺织工业部,一辈子没再结婚。宿舍简单,工资够吃就行,从不搞特殊。 晚年她走访老根据地,背包坐火车,去村里找老房东,记口述历史,整理彭德怀的材料。后来编了《彭德怀自述》,真实记录了他的革命一生,对年轻人教育大。 1991年5月,浦安修在北京医院病逝,73岁。骨灰放八宝山革命公墓,就搁在彭德怀旁边,并排摆着。

0 阅读:100

猜你喜欢

混沌于浮云

混沌于浮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