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场的红军城战役简直颠覆认知,之前传得神乎其神的俄军17万兵力猛扑,原来全是

云景史实记 2025-11-20 19:08:02

俄乌战场的红军城战役简直颠覆认知,之前传得神乎其神的俄军17万兵力猛扑,原来全是烟雾弹,真实人数少到让人意外,而俄军的诡异打法+突然甩出的“王炸”,让西方连夜急得团团转根本坐不住。   俄军这局布得太早了,简直是把信息战玩得炉火纯青。先是通过乌东当地的民间渠道散布消息,说俄军在顿涅茨克周边集结了重兵,就等着对红军城下手。 接着又故意让几个 "被俘士兵" 出来 "招供",哭丧着脸说自己是 17 万大军里的一员,还说部队里坦克、火炮堆得像山一样。 更绝的是,他们居然伪造了一批 "机密电报",故意让乌克兰军方截获,上面清清楚楚写着 "17 万大军集结完毕,三日内向红军城发起总攻",连部队番号、集结地点都写得有模有样。 乌克兰这边还真信了,赶紧把最精锐的亚速旅、第九十三旅都调往红军城,连泽连斯基后来都承认,为了守这座城,几乎把顿巴斯防线的主力都压上去了。 可打起来才发现不对劲,哪有 17 万大军的影子?俄军根本没搞什么正面强攻,主力部队躲在南郊按兵不动,真正冲进城区的全是二十来人的小股突击小队,一天到晚在废墟里钻来钻去,搞 "零敲碎打"。 后来西方智库扒出来,俄军在红军城方向的实际兵力撑死也就 5 万,而且还拆成了数百个 3 到 5 人的特战小组,每天真正投入城区作战的也就两百来人,能成功渗入建筑的不过百十号人,跟 17 万的说法比起来,简直是天差地别。 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俄军的诡异打法,完全不按常理出牌。别人攻城都是靠钢铁洪流往前推,他们倒好,专玩 "猫鼠游戏",把 "细针战术" 用到了极致。 趁着雨雾天气,让小股摩托化步兵小队穿红外伪装服,带着反无人机干扰器,钻空子穿越乌军的 "无人机墙",偷偷摸进城区。 这些小队不恋战,就负责在建筑里标记目标,用平板电脑把坐标传回去,后方的火炮和无人机立马就来 "点名",一套流程下来才 20 秒,乌军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 最阴的是俄军还搞 "诱敌深入" 的套路。之前在红军城铁路北区,俄军故意放弃了四个据点,撤得干干净净,武器弹药全拉走,连弹壳都扫得没剩一个,地下通道也用炸药封死,给乌军造成 "俄军溃败" 的假象。 乌军果然上当,派精锐部队冲进去抢阵地,结果刚站稳脚跟,俄军藏在 20 公里外的 TOS-1A 喷火坦克就开火了。 温压弹一炸就是 2500℃的火球,百米内氧气全被抽空,连矿井里的守军都被顺着通风管灌进去的火焰烧得尸骨无存,亚速营这一仗就减员 37%,真是把乌军骗进了火葬场。 就这样打了几个月,俄军靠着这种 "零敲碎打",居然慢慢控制了红军城 70% 的区域,还把乌军 31 个营、约五千五百人给围住了。 被围的乌军惨透了,补给线早被俄军掐断,投降的士兵说每天只能分到 100 克面包,弹药比沙漠里的水还金贵,在城里的士兵平均只能活 4 个小时。 更狠的是俄军还留了个 "假生路",故意开了条 1.5 公里宽的突围通道,实际上早就埋满了地雷,上空全是无人机盯着,乌军要么饿死,要么冲出去被炸死,根本没别的选。 就在西方以为俄军就这点本事的时候,人家突然甩出了 "王炸",一下就把西方给打懵了。 先是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公开说,"海燕" 核动力巡航导弹试射成功了,这导弹能飞 1.4 万公里,相当于把核威慑直接悬在了西方头顶。 紧接着普京又放话 "油价涨了西方更疼",反正俄石油早就转卖给亚洲了,天然气也通了土耳其,根本不怕制裁,反而靠能源收入把军费撑得盆满钵满。 这两下直接戳中了西方的痛处。要知道红军城可不是普通小城,它掌控着两条铁路和多条公路,乌军顿巴斯前线 40% 的物资都从这过,一旦失守,整个乌东防线就得崩。 可西方这会儿已经力不从心了,欧洲对乌的军援直接暴跌 57%,欧盟还因为反腐问题停了乌克兰的财政援助,意大利、希腊直接拒绝派兵,德国也躲躲闪闪,之前承诺的武器根本送不及时。 美国更别提了,特朗普政府早就暂停了 "爱国者" 系统援助,国会的 600 亿军援法案也一直悬着,看着俄军在红军城步步紧逼,西方除了着急根本没辙。 现在才算看明白,俄军从一开始就没打算靠人多打赢,17 万兵力就是用来唬人的烟雾弹,目的就是把乌军主力钉在红军城,消耗他们的有生力量,同时拖垮西方的援乌耐心。 这种 "围而不攻、慢打慢耗" 的套路,再配上核威慑和能源武器的组合拳,简直是掐住了西方的七寸。 看着红军城的废墟里乌军节节败退,西方盟友内部矛盾越来越大,这恐怕就是俄军最想看到的结果 —— 不用硬拼,光靠布局就能让对手先垮掉。 俄军这一手 "虚实结合" 玩得太溜,把 17 万烟雾弹吹得震天响,背地里用小股部队慢慢啃,最后再甩王炸,换谁能顶得住? 西方现在急得团团转也晚了,毕竟主动权早就被俄军攥在手里,接下来就看他们怎么在谈判桌上拿战果了。

0 阅读:5
云景史实记

云景史实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