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唐的盛世年间,有一个男人,身披华服、满面春风,却并不靠军功或血战沙场登上权力

同巍聊历史 2025-11-19 17:13:25

在大唐的盛世年间,有一个男人,身披华服、满面春风,却并不靠军功或血战沙场登上权力高峰,而是靠着一张俊俏脸和让人惊艳的才华,走进了帝王将相、贵妇权姬的心房。 他的名字叫崔湜,一个把风月当筹码,把仕途当赌局的奇男子。 崔湜出生在定州博陵崔氏,是典型的“根红苗正”的士族子弟。 这个家族出过宰相,通婚王侯,门下高徒遍布朝堂。他从小读书聪明,但更引人注意的是,他长得极俊,五官如画,气度温润,在满是大胡子的文臣中如同白玉立雪,一眼便出挑。 年纪轻轻便中了进士,才名四起,很快便被推荐进了皇室编书机构。 当其他年轻人还在为谋个县尉奔波,他已经在皇亲国戚的圈子里谈笑风生。那时,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在唐朝,读书改变命运,但姿色能改变速度。 崔湜真正走上快车道,是在他结识了一个叫上官婉儿的女人之后。 这个女人非同一般。她是武则天的女官,精通诗文,权势惊人,皇帝的一纸诏令,往往出自她笔下。可以说,她是唐朝朝堂上最有实权的女人之一。 她第一次见到崔湜时,就像看见了一只罕见的美玉,赏心悦目,才情横溢。两人一来二去,情愫暗生,不久便成为一对“政坛情侣档”。 上官婉儿不仅为崔湜在朝中铺路,还在宫外为他建了宅邸,方便幽会。甚至不顾流言,把自己的名声与他的仕途绑在一起。 崔湜并不满足。他不是一个容易“专情”的人,或者说,他爱的从来不是谁,而是“谁能让他更进一步”。 于是,他又靠近了另一个女人——太平公主,武则天的亲女儿,比上官婉儿更有后台、更敢玩权谋。 一次宫宴,崔湜借机“偶遇”太平公主,以一曲笛音和几句诗歌打动了这位皇族女强人。 太平公主果然动心,把他收为心腹,甚至安排他参与机密政务,成了她政治布局中的一枚王牌。 崔湜不是靠兵权,也不是靠学术,而是凭借情场上的翻云覆雨,三次登上宰相高位。他的升迁之快,让同时代的文人惊叹:“他才三十几岁,就做到我梦寐以求的事。” 可仕途不是舞台剧,风头太盛,就容易遭殃。 第一次,他因与高官合谋卖官鬻爵被弹劾,落得个贬职的下场。是上官婉儿出面求情,才让他官复原职。 第二次,是太平公主将他重新推到中枢,靠着“新政能臣”的名义卷土重来。那时候的朝堂,几乎半数高官都是她的人,而崔湜,则是她手里的王牌之一。 第三次,却是他亲自布局的结果。他提前与太子李隆基结交,频频在私宅设宴邀其小聚,博得了未来皇帝的好感。李隆基登基后,果然重用他,任命他为中书令。 可崔湜忽略了一点——李隆基不是中宗那个优柔寡断的皇帝。他对权臣零容忍,尤其是那些还跟太平公主保持密切往来的人。 当太平公主密谋废掉李隆基另立新君时,崔湜再次“下注”。他以为凭借旧情,皇帝不会杀他。但这一次,李隆基没有犹豫。 政变前夜,禁军横扫太平公主的党羽,崔湜也在名单之中。开始他只是被流放,但在途中,事情起了变化。 有御史上奏,说崔湜是幕后主谋,甚至有宫女供出他曾参与密谋投毒的细节。 一道旨意下达,崔湜在南行的驿站中被赐死。传说他临终前照镜而笑,说了句:“镜中之人,究竟是谁?” 那一年,他四十三岁,正值人生最风华之时。 李隆基并未彻底否定这个旧日知己。他在登基后依旧让人整理崔湜的诗文,为其留名史册。这不是宽容,而是警告。 崔湜的死,既是唐玄宗对政敌的清洗,也是对那些只懂投机、忽略忠义者的一记重锤。 他像一枚火箭,燃烧得迅猛,照亮了整个朝堂,却也因太耀眼,被吞噬于自己的光焰之中。

0 阅读:35
同巍聊历史

同巍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