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发现了吗?之前中日关系紧张的时候,大家都在抵制日货;现在中日关系又有冲突的时候,却没有人 提抵制日货了,这是为什么呢? 你会发现,当下的互联网似乎“安静”了不少。每当中日之间又有什么风吹草动,过去那种铺天盖地的“抵制日货”声浪,如今几乎听不见了。 这可不是什么激情褪色,而是藏在水面下的冰山,正在发生结构性的改变。这背后,是一种更深刻的策略调整,和社会心态的成熟。 让我们回溯往昔,那些令人心潮澎湃的瞬间。在时光长河里,它们似璀璨星辰,曾点亮我们的生活,唤起内心深处的激情与感动,值得细细品味。 当中日关系紧张,街头巷尾总会上演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场面。 有人把自己同胞的日系车给砸了,有人把自家买的日本电器公开销毁,还有人在商场里刻意绕开日货专柜,甚至为这事儿跟朋友闹得面红耳耳赤。 这种行径,究其本质,实乃一场成本高昂的自我损耗。它如同无形的枷锁,在不经意间消耗着精力与心力,让自身陷入无谓的内耗之中。 一通发泄下来,被砸车的车主得自己掏钱修车,还可能得赔偿;砸自家电器的,更是纯粹的个人损失。 这种情绪的子弹乱飞,伤到的全是自己人——国内的经销商、产业链上的工人。更讽刺的是,你以为在抵制日本零食,结果一看生产地址,就在隔壁省的工厂。 这拳头,结结实实地打在了自己身上,对真正的博弈对象,那些日本的决策者,几乎没什么影响。 现在,玩法彻底变了。国家队亲自下场,打法也从过去的大水漫灌,变成了精准的“手术刀”。就拿日本排放核污染水这事来说,我们的应对,不是搞全面的贸易对抗,而是直击要害。 我们干了什么?直指日本水产品。率先划定一条红线,针对福岛、东京都等10个高风险地区的水产品,实施直接禁止进口的举措,以严格把控食品安全,保障公众健康与权益。 其他地方的呢?可以,但你必须拿出卫生和放射性检测两份证明。你看,这就非常精准了,靶心就是日本的渔业。 效果立竿见影。日本对华水产品的出口,短短半年就暴跌了67%。北海道的一些渔民叫苦不迭,连换新渔网的钱都拿不出来了。 与此同时,我们国内依赖的日本汽车零件、电子设备贸易却丝毫不受影响。 这条“隔离带”划得明明白白,既能精准打击对手,又能保障我们自己的产业链安全,不伤及民生。这才是现代博弈的智慧,有理有据,直击痛点,还不怕引火烧身。 民众的心态亦随之变迁。由最初的懵懂、犹疑,渐至如今的沉稳、笃定,这份心态的转变,宛如岁月长河中泛起的涟漪,悄然却又深刻。 大家不再是等一个口号,然后集体上头。现在,每个人都在进行自己的“风险评估”。 最典型的就是去日本旅游。官方发布安全提醒后,不少人选择悄然退票。他们未声张,只是以实际行动应对潜在风险,无声中做出了关乎出行的谨慎抉择。 但你问他为啥,他会说“没必要去冒这个风险”,而不是高喊“我要抵制”。这两种说法的区别大了去了。 前者乃是基于个人安危与利弊权衡所做出的理性判别;而后者,则是饱含情绪的立场抒发。 现在,人们更倾向于自己做决定,而不是被集体情绪裹挟。表达态度的方式也变了,大家会去关注国家层面做了什么,而不是非得通过砸个东西、跟朋友吵一架来证明自己的立场。 个人生活是生活,国家态度由国家行为来体现,这两件事分得清清楚楚。 参考资料:1.日方接受对核污染水排海的长期国际监测和中方独立取样——2024年09月21日05:5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中方谈重启日本水产品进口:反对核污染水排海立场没变——2025-06-30 17:27·中国青年网 3.央媒:“迎头痛击”有多痛?日本该睁眼看清楚了!——2025-11-16 20:34·极目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