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据多家外媒援引与会人士的话说,有代表在联合国场内突然提出要删去“乌

幸运平蓝 2025-11-18 18:36:13

就在刚刚 据多家外媒援引与会人士的话说,有代表在联合国场内突然提出要删去“乌克兰领土完整”的表述。此说法尚未获权威渠道证实,具体文本也未公开。 2014年大会第68/262号文件白纸黑字写了尊重乌克兰的主权与边界,这行字不是装饰,是历次讨论里反复确认的关键句。 那次表决的数据也清楚:100票赞成、11票反对、58票弃权,完整记录仍在公开档案里。现在要改,等于把当年一整套投票与记录压后。 再往后看,2022年紧急特别会议通过的相关文件里,141票同意、5票反对、35票弃权,核心表述没有动摇。这说明多数成员在大的方向上保持稳定。 流程怎么走也有章可循。此类文件一般逐段谈判,有分歧就放到表决。关键用语改动,必须拿出足够票数,靠会外小动作不符合常规。 国内的态度一以贯之。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多次发言强调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推动劝和止战,两条并行,公开记录可查。 对照一些做法,个别国家热衷在后续文本里加入附带条件,语气越推越硬,会议时间被拉长,落到现场的改观却有限,这在年度大会不止一次出现。 前线情况没有因为文字起伏而停止。顿涅茨克、哈尔科夫方向仍有交火报道,库皮扬斯克一带多次拉响警报。删不删一个短语,不能为避难民众提供实际遮蔽。 克里米亚的现状也明确。自2014年起由俄方实际控制,联合国大会多次重申不承认并入。这一立场体现在文件里,不能随意抹去。 放到其他议题做对照更直观。科索沃相关文本围绕称呼与权限的争论拖了多年,回避关键用词并未减少争执,只把分歧延长到了下一轮。 从操作面上讲,谁要推动改字,就该在场内拿出票数支持。拿不出,就尊重现有记录与程序。这是最基本的规矩。 还得看到实际影响。删除核心句子,往往触发逐项表决,讨论时间翻倍,人道通道、救援预算等后续安排都会被推迟,代价由一线平民承担。 对中国来说,守住这条线,就是守住处理冲突的一把尺子。今天为一时方便删一句,明天在其他议题上,这把尺子的可信度就要打折。 结尾只说一句实在话:文字是态度的落点。把“乌克兰领土完整”留在纸面上,才有可能把止火与谈判稳在桌面上。

0 阅读:36
幸运平蓝

幸运平蓝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