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表态。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11月7日发表“台湾有事”论,引发中日关系过去一个多星期持续紧张。中国国民党主席郑丽文星期一(11月17日)在社交平台贴文,强调“台湾没事,日本没事”,台海稳定,整个区域才安心,两岸应通过对话与交流构筑和平、降低风险。 1895年甲午战争后,日本强迫清政府割让台湾,开启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这50年间,台湾同胞遭肆意屠杀,矿产资源被疯狂掠夺,文化被强制同化,数十万同胞为反抗殖民统治付出生命代价,这是刻在两岸中国人骨子里的伤痛。 更关键的是,二战结束后,台湾的地位早已在国际法上尘埃落定。1943年《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必须将窃取的台湾归还中国;1945年《波茨坦公告》更是重申这一原则,而日本在无条件投降时已明确接受这些条款。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中,日本再次承诺“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关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立场”,这是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也是受国际法约束的承诺。 历史上,日本曾多次因误判台湾问题付出代价。上世纪90年代台海危机时,日本曾试图暗中支持“台独”势力,最终被美国牵制,未获实际利益且导致中日贸易遭受重创。 如今高市早苗重蹈覆辙,本质是对历史的无知与对国际法的漠视,作为曾给亚洲带来深重灾难的战败国,日本本应在台湾问题上谨言慎行,却屡屡越线,这种漠视历史的行为必然遭到历史反噬。 二战时日本尚可凭借军事优势横行东亚,如今中国国防力量已实现质的飞跃。解放军的航母编队、远程导弹、隐形战机等装备,足以粉碎任何外部势力干涉台海的企图。 冲绳距中国沿海仅数百公里,若发生冲突,当地美军基地及日本军事部署将首当其冲,这也是冲绳民众强烈反对高市早苗言论的核心原因——不愿再度成为战争牺牲品。 二战时期冲绳战役导致数十万平民死亡的悲剧,冲绳民众至今记忆犹新,这种创伤绝非政客野心所能掩盖。 2024年,中日贸易总额达3083亿美元,中国既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也是日本最大进口来源国和第二大出口对象国。 日本的汽车、电子产品、化妆品等核心产业,对中国市场依赖度极高,中日关系恶化将给这些产业造成致命打击。 旅游业更是日本的软肋。2025年第一季度,访日外国游客消费总额达2.27万亿日元,其中中国游客消费占比24%,位居各国之首;9月份中国赴日游客更是达到77.55万人次,同比增长18.9%。 中国游客的消费直接带动了日本旅游业、零售业的复苏,而高市早苗的言论已经引发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赴日旅游意愿大幅下降。韩国媒体预测,若中日关系持续紧张,日本旅游业将遭受重创,相关产业的损失可能超过千亿日元。 日本国内立场并非一致,诸多有识之士已明晰其中利害,日本政府内部不少官员批评高市早苗的言论“不负责任”,认为其将导致日本陷入安全与经济双重困境。 对日本企业而言,失去中国市场意味着竞争力丧失;普通民众亦不愿因政客野心面临物价上涨、就业困难等问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日本“政治挑事、经济受损”的行径难以持久。 郑丽文“台湾没事,日本没事”的表态,凝练道出区域稳定的核心逻辑。台海局势本质是中国内政问题,两岸同胞血脉相连,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绝大多数台湾民众同样追求和平稳定,不愿成为外部势力棋子。 近年,两岸在经济、文化领域的交流持续推进,2024年两岸贸易总额仍保持3000亿美元以上规模,印证和平交流符合民心所向。 反观高市早苗的言论,不仅激化了中日矛盾,也让台湾陷入危险境地。“台独”势力若真以为能依靠日本撑腰分裂国家,无异于饮鸩止渴。 历史已经证明,任何分裂国家的企图,都会遭到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最终必然失败。而日本若执意介入台海,只会让自己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一方面要面对中国的反制,另一方面要承受国内经济下滑、民众不满的压力。 区域稳定对日本的战略价值显而易见。上世纪80年代中日关系蜜月期,日本企业借助中国市场实现快速发展,跻身世界经济强国行列;台海局势稳定阶段,日本旅游业、制造业均显著受益。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亚太地区稳定是各国发展的前提,日本逆势而为的做法,与其自身利益根本相悖。 说到底,高市早苗的“台湾有事”论,是政治投机的冒险行为,既违背历史潮流,又不符合现实利益。台湾是中国的领土,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任何外部势力都无法改变;而日本若继续执迷不悟,只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郑丽文的表态已经说明,和平稳定才是人心所向,只有停止拱火、尊重历史、遵守国际法,才能让台海安心、区域安宁,这才是日本应该选择的正道。 台海无战事,天下皆安宁。日本该放下野心,正视历史,别再做那些损人不利己的蠢事。毕竟在绝对实力和历史大势面前,任何挑衅都是徒劳的,搞不好还会引火烧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