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专家:投降不是因为美国的原子弹,而是因为苏联发的1个公告。很多人一聊到1945年日本投降,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就是那两颗原子弹。 但这事儿吧,要是真往深了扒,会发现剧本比这复杂得多。与其说日本是被某个超级武器一招KO,不如说是他们死撑着的两条腿,被苏联人一脚给同时踹断了。 到战争最后那会儿,日本其实早就扛不住了。军队在太平洋上节节败退,老家又被美军天天轰炸,经济也基本垮了。高层心里跟明镜似的,赢不了,但又不想输得太难看。他们的算盘是,让还没撕破脸的苏联出来做个和事佬,好歹保住天皇和国家的基本盘。 为了这个念想,他们还特地派了前首相近卫文麿跑去莫斯科,指望能谈出个好结果。这想法真的挺天真,他们压根不知道,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上早就跟盟友们打包票了,德国一完蛋,他马上就来收拾日本,条件是拿走远东的一堆好处。 故而,日本大使于莫斯科如热锅上的蚂蚁般焦灼不已。反观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却稳如泰山,仿若稳坐钓鱼台,有意拖延,避而不见。 直至8月8日晚间,一份宣战书径直掷于日本大使面前,“掷”字相较于“拍”更具书面语色彩,增强了情境的紧张感与冲击力,展现出毫不示弱的强硬态度。 此番变故,外交调停之路已然被严严实实地封堵,再无通途。此前所有的期待与指望,皆如梦幻泡影般破碎消散,化为乌有。 那原子弹呢?8 月 6 日,广岛上空一声巨响,声震九霄,着实令东京胆战心惊。然而,这远不足以让他们即刻放下武器、宣告投降。 日本军方自己也搞过核研究,他们更多是把原子弹当成一种“大号的炸弹”,威力惊人,但还在认知范围内。在他们看来,这跟之前被火攻烧掉整座城市没本质区别。 军方那帮人,满脑子想的还是“本土决战”,妄想着把美军拖入血腥的登陆战,用巨大的伤亡逼美国坐下来谈个好价钱。可这个赌局,被苏联人给掀了桌子。超过150万苏军突然从北边杀进满洲,号称精锐的关东军,其实早被抽空了,几天功夫就溃不成军。 这下问题大了。南边要防着美军登陆,北边苏联大军又压了过来,两头夹击,还怎么打?任何本土决战的计划都成了笑话。 难怪当时有日本高官在日记里写,苏联参战的冲击远比原子弹大。事实上,当长崎原子弹的消息传到东京时,最高会议的头号议题,早就是怎么应付苏联了。 最后让天平倾斜的,是裕仁天皇的两次“圣断”。他真正害怕的,不是原子弹又多炸死多少平民,而是苏联人可能会占领日本,把他的天皇宝座给掀了,彻底颠覆日本的根基。两条路都走不通了,为了保住天皇制,赶在苏联人打过来之前向盟军投降,成了唯一的出路。 那为什么后来全世界都觉得是原子弹结束了战争?这里头就有说头了。把投降归因于一个无法抵抗的“神兵天器”,听起来就不是决策失误,而是技术不行。 这既能帮战犯们开脱责任,又能把日本从一个侵略者,巧妙地包装成一个原子弹下的受害者,博取同情。这种叙事,巧妙地模糊了日本在亚洲犯下的罪行,成了一种很方便的历史双重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