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为什么要重文轻武?

琅琊左史 2025-11-16 21:39:23

赵匡胤之所以重文轻武,是被五代时期武将频繁篡位搞怕了。 朱温、李嗣源、石敬瑭、刘知远、郭威,哪个不是靠兵权上位? 只要手里有足够多的兵权,那天下就是你的,“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这不是随便说说的口头禅,而是刻在武将基因里的真理。 今天你可以靠兵权上台,明天我为什么就不能南面称孤? 赵匡胤篡位有多简单,借着北伐的名义,把精锐的禁军带走,到了陈桥驿,部属们把黄袍往身上一披就完事了。 开封城的小皇帝和太后连反抗一下的能力都没有,禁军都是赵匡胤的人,反抗给谁看呢? 体体面面的退位,还能苟全性命,如果想反抗一下,那很可能因为晚饭吃的太饱而撑死了,或者喝水太凉冰死了,赵匡胤那帮子手下,干别的不会,让小皇帝莫名其妙的死亡倒是有一万种方法。 登上皇位的赵匡胤环视了一下四周,他看着他这帮子老哥们,虽然个个面带恭敬,但谁知道他们背后怎么想的。他赵大能坐的位子,他们坐做不得? 赵匡胤想到这里就后脑勺直发凉,他的老哥们哪个不是手握重兵,要是他赵大哪一天不留神,就有可能脑袋搬家。 赵匡胤左思右想,最终还是决定,趁他兵权在手的时候把他的老哥们全都撵回去种地,这样他才能高枕无忧。 带兵的将领被撵回家,总得有人帮着他治国,而这些文官士大夫就走进了赵匡胤的视野,这帮书呆子简直是治国的天然选手,一门子忠君爱国的想法,简直不要太合适。 正所谓,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让他们勾心斗角他们在行,让他们学武将造反,他们一辈子都干不成。 就这样,赵匡胤制定了大宋王朝的总基调--重文抑武。

0 阅读:35

猜你喜欢

琅琊左史

琅琊左史

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