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持一个多月后,中方恢复安世出口,但有一前提条件,荷方急求来华谈判   僵持一个

史鉴奇谈 2025-11-14 11:11:15

僵持一个多月后,中方恢复安世出口,但有一前提条件,荷方急求来华谈判   僵持一个多月的安世半导体供应问题,终于迎来突破性进展。中国商务部确认,已恢复部分安世半导体芯片出口。   这场风波完全是由荷兰政府单方面挑起的。他们九月底突然搬出个七十多年前的冷战法律,强行“接管”了中资企业闻泰科技旗下的安世半导体,还把中国籍CEO给撸了。他们自以为捏住了芯片供应链的命门,想逼中方让步。   荷兰这招真是损人不利己。安世半导体虽然总部在荷兰,但它超过八成的封装测试产能可都集中在中国东莞的工厂里。荷兰子公司只管生产晶圆,但离了中国工厂的封装测试,那些半成品就是一堆废料,根本没法变成车规级芯片装到汽车上。结果荷兰十月底强行下令断供晶圆,不仅让安世中国生产受影响,更让全球汽车芯片供应链一下子乱了套。   这下可好,欧洲车企最先叫苦连天。像大众、宝马这些德国汽车巨头,芯片库存没几天就见底了,部分车型的生产线直接被逼停。一款安世生产的常用芯片价格瞬间飙涨好几倍,全球供应链都快崩了。美国汽车创新联盟也急得跳脚,警告说再没芯片,整个北美汽车制造业也得跟着瘫痪。荷兰这下可是捅了马蜂窝。   面对荷兰的无理举动,中方可没惯着,反制措施一套接一套,而且打得特别准。你不是断供晶圆吗?咱自己补上缺口。安世中国立马切换本土供应链,闻泰科技在临港的晶圆厂迅速量产,东莞基地开足马力,硬是把荷兰断供的窟窿给填上了。更漂亮的是,安世中国顺势全面推动国产硅片和封装材料替代,反而借此机会大幅提升了对本土供应链的依赖度。   这还不够,安世中国直接宣布独立运营,从十月底开始,所有交易强制要求用人民币结算。大众、宝马这些大客户为了不断货,立马乖乖签了新合约。这一下就把结算货币给转换了,削弱了欧元和美元在芯片贸易里的地位。   中方还在稀土出口上动了手脚。镨、钕这些半导体设备必不可少的关键稀土元素供应一收紧,荷兰光刻机巨头ASML的生产线首先就扛不住了,产能直接往下掉。这等于捏住了荷兰高科技产业的命门,让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疼痛。   就在局面僵持不下的时候,美国这个幕后推手的态度突然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十一月初,美国商务部宣布暂停执行那个针对中企的“50%穿透性规则”一年。这个规则原本是美国用来打压闻泰科技旗下子公司的利器,它一暂停,等于抽掉了荷兰政府行动最主要的“正当性”借口。   美国为啥变脸?还不是因为自家车企也快受不了芯片断供的压力了。再加上中美之前在吉隆坡的经贸磋商可能达成了某种默契,双方各退一步:美国暂停穿透规则,中方则相应暂停了部分出口管制措施。老大都撤了,小弟荷兰还能硬撑什么?瞬间就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尴尬境地。   这下荷兰政府彻底没牌可打了。十一月六日,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赶紧发声明,语气软得不行,说什么“欢迎中国允许安世恢复供货的消息”,还相信芯片“未来几天就能送到客户手里”。这和他一个月前那副强硬姿态比起来,简直判若两人。   中方虽然同意恢复供应,但也是有原则的,设了一个明确的前提条件:企业必须承诺采购的芯片将严格用于民用用途,特别是要保障汽车这类关键产业的供应链稳定。这么做既展现了负责任的立场,也有效防止核心技术被挪作他用。   消息一出,最着急的德国车企和它们的供应商们立马行动起来了。德国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欧摩威(Aumovio)反应最快,在11月7日就宣布自己成了首家获得中方出口豁免的企业,芯片已经开始陆续发货。它的客户包括大众、斯特兰蒂斯和宝马这些行业巨头,这可解了燃眉之急。紧接着,日本本田汽车的高管也透露,他们家的芯片供应状况同样出现了好转迹象。博世这类大型供应商同样在悄悄地从中国获取安世芯片。   现在,荷兰政府是真坐不住了,已经低声下气地请求派经济部官员来华当面磋商。中方也同意了他们的请求,愿意谈。但中方的态度非常明确:光嘴上说漂亮话没用,荷方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来纠正错误。这包括停止对中国企业安世半导体的非法干预,把管理权老老实实归还给合法股东闻泰科技,并且采取有效措施恢复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稳定。   有意思的是,就在荷兰想缓和关系的时候,德国那边却似乎想借题发挥。有消息说德国政府打算趁机成立个什么“中德贸易特别委员会”,想重新评估对华经贸政策。看来欧盟内部在对华政策上,分歧还真是不小。   安世半导体这场风波,最终能朝着解决的方向走,最关键的因素就一条:中方手里握有实实在在的供应链话语权和强大的反制能力。当荷兰的干预行为引发全球供应链混乱后,中方能通过激活本土产能、调整贸易政策来抵消冲击,甚至反过来制约对方,这迫使荷兰和美国不得不回到谈判桌上。

0 阅读:179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