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将中国逼成芯片强国!21年中国进口了2.8万亿元人民币的芯片,超过石油的进口额

映天真 2025-11-20 16:15:46

美将中国逼成芯片强国!21年中国进口了2.8万亿元人民币的芯片,超过石油的进口额,而24年1一11月中国出口了1.05万亿元人民币的芯片,现在中国已成为芯片出口第一大国。 说起芯片这事儿,得从中国产业起步说起。那时候,国内需求大得吓人,手机汽车啥都离不开它,可自家产能跟不上,基本靠进口顶着。2018年,美国开始下手,限制高端设备出口,像荷兰ASML的极紫外光刻机,直接进不了中国门。这招直戳痛点,工厂想扩产,设备卡壳,原材料也跟着紧巴巴。2022年10月,美国商务部又出新规,扩大管制范围,切断高纯硅片和光刻胶供应,还拉上日本荷兰盟友,一起封上游链条。目的明摆着,卡住中国在AI和军用领域的脖子。 这些年,中国没闲着。政府推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第一期就砸下2041亿元,帮企业买设备搞研发。高校和企业联手,建联合实验室,攻光刻蚀刻技术。企业呢,专攻中低端,28纳米以上制程,良率高价格低,国内市场先消化,出口东南亚非洲。2020年8月,国务院出政策,税收优惠研发补贴齐上阵,中芯国际北京厂扩建12英寸线,长江存储合肥建厂,产业链从矿产提纯到封装测试,全链条补齐。外部压力大,进口虽高,但逆差在缩,自给率一步步上。 张汝京这人,算得上芯片圈的开路先锋。1948年南京出生,早年台湾大学机械工程毕业,后美国深造,电子工程硕士博士都拿了。在美企业干了二十年,从工程师到高管,晶圆制造全流程门儿清。1990年代在台湾创世界先进半导体,专注先进制程。1999年到上海,帮华虹集团建厂,那会儿大陆基础薄,他带团队引设备,搭生产线,优化节点。2000年4月创中芯国际,纯代工模式,初期融资58亿美元,从宽制程起步,产能爬到每月上万片。虽2009年离开,但代工路子影响大,推动本土企业降成本,覆盖功率逻辑芯片。后来转无锡,搞汽车芯片项目,延续贡献。 美国2023年10月又升级,针对更宽芯片范围,2024年4月补漏洞,12月2日再加码,控24种设备3类软件,高带宽内存也进黑名单,实体清单上140家中国企业。短期看,项目延后成本涨,企业库存优先用,工程师调参数适配国产机。材料厂迭代配方,硅片纯度提上去。设计端,华为海思优化架构,少靠先进节点。封装测试本地化,物流稳。产业链协作紧,企业供货高校反馈数据,迭代快。出口结构变,低端占大头,但模拟功率芯片竞争力足,汽车电子工业控制订单稳。美方依赖中国市场,设备商对华销售占比高,禁令反弹自家头上。中国进口降,出口升,中低端链条没断。 数据最直白。2021年,集成电路进口2.8万亿元,高峰期,石油进口都比不过,反映短板明显。海关码头忙活,集装箱堆山,支撑手机汽车生产线。2024年,1至11月出口1.05万亿元,同比增长20.3%,全年超1.1万亿元,17%增幅,超手机成单品冠军。全球看,仅次美国,超韩国,稳居第二大出口国。低端芯片卖东南亚组装厂用,模拟功率占比升,电动车5G拉动。海关数据,前7月出口6400亿元,第二大出口产业。疫情后次高,自主发展见真章。进口仍3.8万亿元,但逆差缩25%以上,产能释放快。 这转变,根在集体发力。政府基金支持并购设备,高校攻材料配方,企业转内销深耕成熟制程。华为海思IP核优化,封装厂本地化,缩短交付。外部制约短期痛,长期逼创新,本土光刻机深紫外起步,精度逐步近。产业链韧性强,从净进口到出口大国,市场广阔,新兴国家订单源源。美禁令空出空间,本土厂填上,份额升。技术进步实打实,2024年芯片出口1590亿美元,历史新高,14个月连增。成熟制程全球占比34%,到2027年47%,超台湾。 未来,继续补链强基,自给率上50%,生态圈建牢。科技安全、经济高质量,全靠这股劲头。进口依赖减,出口领跑稳,芯片强国名副其实。

0 阅读:1013
映天真

映天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