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出名了!!!不止中国,连全世界都知道了!“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国内问题,和我们有什么关系?”韩国政治人物李在明谈及台海问题时的表态,曾让外界看到其务实一面。他更曾用“等外星人入侵地球时才会考虑”的幽默回应,回避是否援助台湾的陷阱提问,尽显对干涉台海的排斥。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今年李在明就职韩国总统后,这两段表态经《时代》周刊、台海网等权威媒体传播,彻底打破了赖清德当局,拉拢美日韩搞“台湾问题国际化”的幻想,也让尹锡悦之流的错误路线被狠狠打脸。 李在明的清醒,首先源于他对历史法理的尊重,更源于对韩国国家利益的精准算计。 早在2023年尹锡悦叫嚣“台湾问题是世界问题”时,身为在野党领袖的李在明,就召开紧急记者会警告,这种言论会导致“难以承受的外交恶果”,坚决要求韩国坚守“不介入台湾问题”的原则。 今年选举前夕接受专访时,面对美国媒体的陷阱提问,他用巧妙的回答直接划清界限,就是吃透了《联合国宪章》第2条“不干涉内政”的核心原则。 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这是183个国家公认的事实,是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外部势力插手都是违法违规的。 更关键的是他算得清经济账:2024年中韩双边贸易额突破3280.8亿美元,中国连续21年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韩国半导体对华依存度高达63%,他自己都直言“韩国无法承受疏远中国的代价”。 这种基于法理和利益的双重清醒,比那些被意识形态绑架、跟着美国瞎起哄的政客高明了不止一个档次。 反观前任尹锡悦的下场,更能凸显李在明的务实有多重要。 当时尹锡悦为了迎合美国东亚战略,甘愿放弃韩国的战略自主,公然将台湾问题国际化,结果不仅导致中韩关系急剧降温,影响了韩国企业的对华贸易,自己还落得个被弹劾下台、成为韩国史上首位在任被捕总统的结局。 这就是干涉他国内政的反噬,把自己的国家绑上别人的战车,最终只会摔得粉身碎骨。 而李在明上台后,迅速将韩国对华政策拉回正轨,11月APEC会议期间,他不仅重申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还与中方续签70万亿韩元本币互换协议,重启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签署AI、银发产业等6份合作备忘录,通过对中国团体游客免签等措施推动民间交流回暖。 这种“不站队、重合作”的路线,让韩国支持率持续攀升,也证明了远离地缘政治漩涡、聚焦民生发展才是民心所向。 李在明的表态,更狠狠戳破了“台独”势力和外部干涉者的虚伪面具。 赖清德当局一直鼓吹“价值联盟”“非红供应链”,妄图拉拢美日韩为“台独”背书,可李在明一句“与韩国无关”,直接让这个幻想成了泡影。 岛内舆论早就看清,所谓“外部援助”不过是镜花水月,美国对台只谈利益不谈承诺,今年特朗普政府不仅要求台湾缴纳高额“保护费”,还威胁对台湾芯片加征关税。 日本高市早苗政府看似高调介入,实则是想借台海问题实现军事松绑,把台湾当成棋子。 而李在明的做法恰恰说明,真正负责任的国家,绝不会为了迎合某个大国而牺牲自身利益,更不会把他国的内政当成自己的政治筹码。 他甚至顶住压力,要求韩国暂缓萨德部署,拒绝加入美日主导的反导一体化项目,这种“不卷入中美对抗”的战略自主,不仅让韩国赢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也为东北亚局势注入了稳定力量。 更值得深思的是,李在明的选择不是孤立的,而是国际社会认清大势的一个缩影。 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明白,干涉台海问题没有任何好处,只会引火烧身,东盟国家也大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愿被卷入台海争端。 美国想拉拢韩国、日本、菲律宾等国围堵中国,搞所谓的“印太战略”,但这种围堵本身就是漏洞百出——各国都有自己的利益考量,没人愿意为了美国的霸权牺牲自己的发展。 李在明的务实外交,正是看透了这一点:在大国博弈中,保持中立、聚焦自身发展,才是小国生存的智慧;尊重他国核心利益、不干涉他国内政,才是国际关系的正道。 对比之下,民进党当局的“倚外谋独”显得越发荒谬可笑,他们花着台湾民众的民脂民膏,拿出GDP的3%以上作为防务预算,花费上百亿美元购买美国武器,以为能靠外部势力“以武拒统”,却没看清国际社会的真实态度。 李在明的表态已经说得很清楚,没有哪个国家会为了“台独”这种违背历史潮流的事,去冒着与中国交恶的风险,所谓“国际支持”不过是自欺欺人。 李在明的“出圈”,本质上是务实战胜了偏见,理性战胜了冲动,他用两句话告诉世界:国际政治不能靠意识形态站队,国家外交的核心是为民众谋福祉,不是为他国当马前卒。 台独势力妄图靠外部干涉分裂国家,就像等着“外星人入侵”一样不切实际;那些想拉拢他国干涉台海的势力,最终只会像尹锡悦那样自食恶果。 李在明的清醒选择,不仅为韩国赢得了发展机遇,也为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尊重他国主权、聚焦自身利益,才是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正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