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和乌克兰对外宣布! 先看看俄军突击群的打击力度有多强。战报里提到,俄军投入了 “东部军区第 35 诸兵种合成集团军下属的突击群”,还配属了 “瓦格纳” 私营军事集团的两个机械化营,主要在顿涅茨克北部的红军城周边展开行动。 为了加强打击效果,俄军不仅动用了 T-90M 主战坦克和 “姆斯塔河 - S” 自行火炮,还出动了 “猎户座” 察打一体无人机,专门打击乌军的火力点和补给通道。 战报里给出的数据也挺具体:过去 24 小时内,俄军摧毁了乌军 12 辆装甲车、8 门迫击炮,还消灭了约 300 名乌军士兵,甚至提到 “已经突破乌军在红军城西南侧的两道防线,包围圈进一步缩小”。 从开源情报平台 Oryx 的卫星影像来看,红军城周边确实有明显的炮火痕迹,乌军部分防御工事已经被摧毁,俄军的装甲车辆正在向城区方向推进。 再说说被围乌军的状况到底有多糟。俄国防部在战报里重点提了乌军的 “三重困境”:首先是弹药短缺,战报称乌军的迫击炮炮弹库存已经不足正常需求量的 15%,很多前沿阵地因为没炮弹,只能靠轻武器防御;其次是粮食和饮用水紧张,俄军切断了乌军的三条主要补给线后,城内乌军每天的口粮只能压缩到 “每人 200 克面包 + 一听罐头”,饮用水更是要靠收集雨水解决;最后是医疗条件恶化,战报里提到乌军的野战医院已经 “满员超载”,有近 500 名伤员因为缺乏药品和医疗器械,无法得到有效救治。 虽然乌军方面还没直接回应这些说法,但乌克兰国家通讯社 11 月 4 日的报道里,隐晦提到 “红军城守军正面临严峻挑战,需要更多外援”,侧面印证了局势的紧张。 其实俄军对乌军的包围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从 10 月中旬开始,俄军就通过 “南北夹击” 的战术,逐步切断了乌军在红军城周边的补给线,到 10 月底基本形成完整包围圈,将乌军第 56 摩托化步兵旅的约 3000 名士兵困在城内。 为了打破包围,乌军曾在 11 月 1 日发起过一次反攻,投入了从哈尔科夫调来的第 93 机械化旅,但在俄军的炮火和无人机打击下,反攻没取得进展,反而损失了 4 辆 Leopard 2A6 坦克和 7 辆 M2 Bradley 步兵战车,之后就没再组织大规模突围行动。 俄国防部在战报里也提到了这次反攻,称 “乌军的突围尝试已被彻底粉碎,剩余部队的抵抗意志正在瓦解”。 现在战场上的态势对被围乌军越来越不利。俄军不仅在持续压缩包围圈,还在红军城外围部署了 “铠甲 - S1” 防空系统和 “伊斯坎德尔 - M” 导弹,防止乌军从空中获得补给或增援。 11 月 5 日当天,俄军还对乌军后方的弹药库发动了打击,炸毁了一座位于红军城以东 40 公里的仓库,进一步削弱乌军的持续抵抗能力。 而乌军方面,由于前线兵力紧张,暂时没法组织新的增援部队,只能通过无人机向城内投放少量药品和通讯设备,但这些物资对 3000 名守军来说只是 “杯水车薪”。 对于俄国防部 “投降是唯一出路” 的说法,乌军暂时没给出明确回应,但乌克兰国防部发言人在 11 月 5 日的记者会上表示,“乌军会坚守阵地,直到增援部队到达”,不过没提到增援的具体时间和规模。 而俄罗斯方面已经在包围圈外围设置了 “投降通道”,俄国防部称 “只要乌军放下武器,就能保证其人身安全,还会提供食品和医疗救助”,但截至 11 月 5 日晚,还没传出乌军有投降的消息。 当前红军城的战局已经成为顿巴斯前线的焦点,被围乌军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后续战场走向。如果乌军真如俄国防部所说 “状况持续恶化”,那么这座城市的控制权可能很快会发生变化;要是乌军能坚持到增援部队到来,战局或许还会出现变数。 信息来源:俄罗斯国防部 2025 年 11 月 5 日战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