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以为中国一出“稀土牌”,荷兰就得举手投降,没想到人家反手就禁了中低端DUV光刻机,连维修零件都卡脖子——这操作看着硬气,实则慌得一批。 荷兰真以为自己在打技术牌?错,它只是美国棋盘上的一颗棋子,仗着老美递来的“纸条”壮胆,赌中国离不开那1000多台在役的ASML设备。可它算漏了两点:第一,中国早已不是“有设备没技术”的时代。稀土管制只是前菜,真正的杀招是国产光刻机多线突围——上海微电子的28nm DUV、纳米压印、电子束曝光纷纷落地产线,对稀土纯度要求更低,反而绕开了自家出口管制,军工、汽车芯片稳稳拿下。第二,它忘了产业链是双向绞杀。你卡我设备,我限你稀土,一台光刻机含十公斤中国精炼的钕、铽、镝,全球90%提纯在中国手里,ASML库存只够撑八周,嘴上说“影响有限”,财报却已预判对华销售腰斩。 更尴尬的是,荷兰这一拳打出去,疼的不是中国,而是欧盟自己。德国车企因芯片交付延迟叫苦连天,法国在欧盟理事会拍桌子抗议——谁也不想为荷兰的“政治正确”丢了中国市场。 短期看,禁令确实给中国部分晶圆厂带来阵痛,设备交付停滞,旧机维修受限。但中国早已未雨绸缪:国产设备加速补位,存量设备通过优化工艺、延长寿命、建立自主维修网络来应对。ASML无法提供服务,反而催生了本土高技术维修产业。 而对荷兰与ASML的反噬才是致命的:中国是ASML最大的DUV市场,贡献其近40%销量和超50%营收。禁令后,对华销售额占比暴跌,2025年营收预计缩水超12%。背后1200多家欧洲供应商订单减少,裁员潮已现。更可怕的是,失去中国市场带来的巨额利润,ASML未来在High-NA EUV等前沿技术的投入将被迫放缓,长期竞争力受损。 这场博弈早不是“设备vs资源”的单维对抗,而是规则与生态的全面较量。荷兰的禁令打破了全球半导体“你中有我”的共生关系,推高全球芯片成本,撕裂欧美合作,导致技术生态碎片化。 荷兰这步棋,表面是“断臂求生”,实则是被美国推上火线的“代偿者”。它想赌美国会买单,但现实是,美国也依赖中国稀土,无法填补ASML的市场空缺。这场仗,没有赢家,只有代价的分摊——中国加速自立,荷兰自断根基,全球科技倒退。
对荷兰,东大终于出手了!从明天开始,我们正式升级对荷兰的稀土管控政策。荷兰队
【5评论】【1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