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在10月29日宣布要对中国、埃及、以色列的无纺布搞反倾销调查,口罩、纸尿裤、

鉴清评趣 2025-10-31 10:53:28

巴西在10月29日宣布要对中国、埃及、以色列的无纺布搞反倾销调查,口罩、纸尿裤、汽车内饰、装修用的防潮布全在里头,克重从7克到150克都查。 巴西外贸秘书处的调查公告显示,此次行动源于国内行业协会2025年4月30日的正式申请,该协会声称,2020年至2024年间,进口非织造布的激增导致本土企业开工率不足70%,中小企业因价格竞争陷入亏损。 但若细究时间线,会发现一个矛盾点:2020年正值全球新冠疫情暴发,巴西对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的需求量暴增300%,当年进口的非织造布中超过60%用于医疗物资生产。 将疫情期间的应急采购纳入“产业损害”分析,这种追溯方式在业内引发争议——毕竟特殊时期的供需失衡,很难用常规贸易规则解释。 根据公告,涉案产品定义堪称“无死角覆盖”:无论是否经过浸渍、涂层、层压等加工,无论是否添加抗菌剂或染色,只要克重在7-150克/平方米之间,均被纳入调查。 这一范围恰好卡住中国非织造布的主力出口规格——2024年中国出口的128.9万吨无纺布中,70%属于该克重区间。更关键的是,巴西市场占中国无纺布出口总额的8.5%,广东、江苏等地的生产企业首当其冲。 耐人寻味的是,巴西自身对非织造布的依赖度极高。作为拉美最大消费国,其年需求量中有1.5亿至2亿美元需通过进口满足,本土产能仅能覆盖70%的基础需求。 这种“既要保护本土产业,又无法摆脱进口依赖”的矛盾,在调查细节中暴露无遗:若最终加征反倾销税,巴西卫生用品(如纸尿裤、湿巾)的生产成本将上涨15%-20%,而这些产品占非织造布终端消费的50%以上。最终买单的,将是普通消费者的钱包。 面对30天的问卷回复期限(逾期视为自动放弃),中国企业已启动多线应对。部分企业借鉴钢帘线行业经验,通过五矿化工商会联合提交成本数据,证明中国产品价格低于国内市场售价,不存在倾销。 另一部分企业则加速技术升级——山东、浙江等地已具备年产50万吨PLA生物基无纺布的能力,这种可降解材料在欧盟市场溢价达30%,且不易被指控低价竞争。 更有企业将目光投向东南亚: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对越南、柬埔寨的无纺布出口分别增长19.9%和27.7%,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也成为布局重点。 巴西的调查决定,正在引发连锁反应。从成本端看,若按每公斤最高4.81美元的税率计算,中国无纺布在巴西市场的价格将失去竞争力,埃及、以色列供应商虽被波及,但短期内难以填补缺口。 从产业端看,巴西本土纺织企业虽获短期保护,但自动化水平不足、产能利用率低的短板并未解决。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这场调查暴露了全球非织造布市场的结构性矛盾:技术门槛低、规模效应强的行业特性,使得价格战成为常态,而贸易保护主义不过是用行政手段掩盖产业升级的滞后。 当巴西将调查期追溯至疫情初期,当中国企业在东南亚建厂规避关税,当生物基材料成为新的竞争赛道,这场反倾销调查早已超越简单的贸易摩擦范畴。 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全球化时代产业博弈的复杂性——没有绝对的赢家,只有不断适应规则的生存者。大家如何看待这场贸易争端?是支持企业通过技术升级突围,还是认为贸易保护主义终将自食其果?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0 阅读:0
鉴清评趣

鉴清评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