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定了,美国下调或完全取消20%的芬太尼关税,换取中国购买美国大豆。   现在

观今言史啊 2025-10-29 18:02:25

基本定了,美国下调或完全取消20%的芬太尼关税,换取中国购买美国大豆。   现在是美国努力为“中美会晤”的举行创造条件。   芬太尼问题在美国国内是块难啃的硬骨头,管控压力一直很大,之前美国把相关产品加了高关税,本想施压,结果发现光靠关税没用,中国在化学品管控上的配合才是关键。   而且关税加了这么久,美国本土相关药企的成本也涨了不少,行业怨言不小。   现在主动下调,一方面是想换中国在芬太尼前体管控上深化合作,解决自家的民生痛点;另一方面也是释放信号,表明自己有诚意坐下来谈,不再是之前一味施压的态度。   更急的其实是美国的大豆产业,前阵子美国中西部一个大豆谷仓崩塌的新闻传得挺广,堆积的大豆撒了一地,看着都心疼,这背后其实是美国豆农的真实困境。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买家,以前每年要从美国买不少,可今年 9 月居然一粒都没进口,这是七年头一回。   失去中国市场后,美国豆农试着找越南、菲律宾这些替代市场,可根本填不上缺口,不少大豆只能堆在仓库里。   更要命的是,中西部农场主是美国政坛的重要选票盘,眼看不满情绪蔓延,政府再不解决,选票就得受影响。   这也是为啥美国财长磋商后特意强调要缓解大豆种植户的担忧,说白了就是在给选票危机灭火。   中国这边重启采购,可不是简单的妥协,全是基于自身需求的理性选择。   中国每年要进口大量大豆,主要用来榨油和做饲料,之前为了应对关税,把采购重点转向了巴西、阿根廷。   可南美供应链也有风险,巴西主产区最近遭遇干旱,收成可能受影响,阿根廷政局又不稳,出口稳定性没保障。   这时候适度买点美国大豆,既能平抑国内企业的原料成本,又能避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让供应链更稳。   这事儿说到底,是中美在经贸博弈中找到的一个平衡点,更是美国在为会晤创造条件。   前阵子中美经贸团队在吉隆坡刚谈过,已经就不少问题达成基本共识,美方这次主动动关税,其实是把磋商里的共识落到实处。   对比之前的表态,美方现在更强调用平等尊重的方式解决分歧,这话以前可不常说,明显是态度在软化。   毕竟中美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真闹僵了对谁都没好处,世贸组织总干事都盼着两国能携手合作,不然全球产业链都得受影响。   不过也得看清,中国的底线可没松,稀土管制新规还在执行,对美船舶的特别港务费也没取消,只是在美方退一步的前提下,相应给出回应。   这其实和之前的战略逻辑一致,合作共赢的初心没变,但得是平等的合作,想靠施压占便宜根本行不通。   美国现在做的,不过是把之前搬起来的石头放下去,回到该有的合作轨道上。   距离中美会晤越来越近,关税换大豆这步棋,算是美国递出的橄榄枝。但能不能谈出成果,关键还得看美国后续的行动。   参考资料:澎湃新闻《快评|中美元首将会晤,领导人会晤对中美关系具有无可替代》

0 阅读:48

猜你喜欢

观今言史啊

观今言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