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立刚谈到必须对台积电实施稀土管制。若不加以管制,台积电极有可能成为向美国输送稀

红楼背疏影 2025-10-28 19:06:50

项立刚谈到必须对台积电实施稀土管制。若不加以管制,台积电极有可能成为向美国输送稀土的超级中转站,目前台积电完全倒向了美国,对大陆芯片发展毫无助力,很多先进芯片都不帮大陆代工,也没必要对台积电客气。 2025年10月,台积电亚利桑那工厂量产进入倒计时阶段,该工厂独家代工美国顶级AI芯片,却明确拒绝承接大陆先进制程订单。 稀土作为芯片制造的核心原料,大陆在稀土提纯领域拥有技术优势,若放任台积电成为稀土中转输美通道,将导致大陆丧失战略主动权,因此实施管制具有充分的现实依据。 2025年10月台积电最新财报显示,其对美代工营收占比已攀升至68%,英伟达H200、谷歌TPU v6等支撑美国AI产业优势的顶级芯片,均由台积电独家代工。 更值得关注的是,台积电对大陆设定明确限制:7纳米以下先进制程订单一律拒绝承接,即便为民用手机芯片的相关订单也直接驳回,此举已超出单纯商业选择范畴,实质上是明确的立场站队。 部分观点认为"稀土管制"举措过激,实则是对稀土在芯片制造中的核心作用认知不足。具体而言,芯片中的镝元素可增强抗干扰能力,保障芯片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稳定运行;铽则是光刻环节的关键材料,缺乏铽将无法实现先进制程电路的刻蚀。 中国稀土行业协会2025年数据显示,全球92%的高纯稀土分离技术由我国掌握,而美国本土提纯产能不足5%,这一技术与产能优势构成了管制举措的核心底气。 台积电存在成为"稀土中转站"的风险,已有实际案例可佐证。2024年,台积电高雄工厂发生一起异常事件:一批用于芯片制造的镨钕合金去向存疑,经海关总署调查核实,该批稀土最终流入美国雷神公司,直接应用于导弹制导芯片生产。 随着亚利桑那工厂即将投产,其完全可能将稀土混入"代工耗材"中输美,这种方式比直接出口更具隐蔽性,因此从源头实施管控势在必行。 以资源管制作为博弈筹码,历史上已有成功先例。上世纪80年代,日本半导体产业发展迅猛,在全球存储芯片市场的占比高达80%,对美国产业安全构成直接威胁。 美国随即对日本实施稀土管制,切断其芯片制造的原料供应,仅五年时间,日本存储芯片市场占比便降至不足10%,丧失产业竞争力。 当前局势已然逆转,2025年美国商务部最新报告明确指出:"若失去中国稀土供应,美国高端芯片产能将骤降70%",这一数据印证了稀土管控的现实威慑力。 针对"台积电能否寻求其他稀土供应渠道"的疑问,答案是否定的。澳大利亚虽拥有丰富稀土矿资源,但矿石纯度较低,提纯1吨高纯稀土需消耗数十吨矿石,导致生产成本极高;缅甸此前通过非正规渠道出口部分稀土,但2025年上半年我国强化监管后,其对华稀土出口量暴跌91%,供应基本中断。 更为关键的是提纯技术壁垒,美国企业耗时10年、投入上百亿美元,至今未能复制我国的提纯工艺,技术优势的垄断性难以突破。 台积电的"双重标准"进一步凸显了管制的必要性。一方面,其获取大陆市场收益——2025年大陆市场为台积电贡献22%的营收,主要来自成熟制程的汽车芯片、家电芯片订单;另一方面,却将核心先进产能全部投向美国,甚至将部分从大陆市场获得的利润用于补贴亚利桑那工厂建设。 这种"获取大陆市场收益的同时损害大陆产业利益"的行为,在全球大型企业中较为罕见。此前我国出于产业链稳定考量保持克制,当前台积电立场已明确倾向美国,继续妥协将损害战略利益。 该芯片制造所需的钬元素,全球95%的高纯供应量来自我国。实施管制后,台积电将无法代工此类芯片,美国导弹产能将出现显著下滑。且管制可精准聚焦军事芯片领域,不影响民用领域供应,实现精准打击效果。 关于"管制是否会引发芯片战升级"的担忧,我国已制定完善预案。近年来,大陆持续推进"稀土+芯片"双自主战略,中芯国际14纳米制程已实现稳定量产,虽与台积电先进制程存在差距,但可满足多数民用需求。 同时,管制将采取差异化策略,针对先进制程所需稀土元素实施精准管控,成熟制程所需稀土正常供应,既能有效遏制对手,又能保障自身产业链稳定。 我国早期通过稀土出口获取外汇,如今凭借稀土技术优势掌握战略主动权,这是产业升级的必然结果。若台积电希望持续参与两岸市场竞争,需展现足够诚意,而非在获取大陆利益的同时倒向美国。 实施稀土管制并非以搞垮台积电为目标,而是促使其认清战略现实:在大国博弈格局中,试图"骑墙观望"实现双重获利的模式难以持续。 该举措的实施,既能遏制美国高端芯片与军事芯片产能,又能推动台积电重新审视两岸合作关系,为大陆芯片产业发展拓展空间。在战略利益博弈中,妥协无法换取尊重,唯有掌握主动权,才能在大国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2

猜你喜欢

红楼背疏影

红楼背疏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