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万吨大豆烂港,巴西错判中国贸易底牌! 200万吨大豆堆积在巴西圣保罗港,成了没人接手的“烫手山芋”,露天堆放的豆粒在南美潮湿气候里渐渐失去光泽,有的甚至开始霉变。 更让巴西粮商揪心的是,这些大豆每天要产生120万美元滞港费,再加上装船排队要等45 天,物流成本还在一个劲往上涨,当初涨价时的得意早就变成了如今的焦虑。 这事得从今年中美贸易摩擦说起,5月起中国暂停大规模进口美国大豆,巴西大豆趁机占了便宜,前九个月对华出口占比一度冲到93%。 眼看中国成了主要买家,巴西粮商觉得抓住了“刚需”,9月下旬开始囤积库存抬价。 离岸价从每吨565美元涨到628美元,比美国大豆贵出60多美元,溢价还创了历史新高,他们笃定中国没别的选择,却忘了中国早就在布局多元进口。 就在巴西涨价的节骨眼上,阿根廷宣布取消26%的大豆出口税,中国买家48小时内就签下130万吨订单,成交价只比期货价高2美元,还能精准补上11月后的供应缺口。 更关键的是,中国早有准备,中储粮的储备能撑数月,还从乌拉圭、俄罗斯等16个国家进口大豆,杂粕替代豆粕的比例也提到了15%。 国内近百家油厂干脆集体暂停了12月到明年1月的巴西大豆订单,一下就停了800万吨。 巴西的误判太明显了,把短期的供应优势当成了永久筹码,忽略了中国“主供+补充”的采购框架。 他们只看到中国进口量大,却没留意中国这些年一直在建不依赖单一国家的供应链,连国产大豆种植面积都扩了15%。 现在圣保罗港的库存快满了,就算降价18美元,中国买家也没动静,农业部急着派人来协商,可主动权早就不在他们手里了。 这场博弈说到底,不是中国离不开巴西大豆,而是巴西错估了中国的战略定力。 国际贸易拼的是长期诚信,想靠“坐地起价”赚钱,最终只会砸了自己的饭碗。 对于这件事情,大家有什么看法?可以在评论区聊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