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万吨大豆烂港!巴西赌中国离不开它,却忘了中国早握3张王牌。 2025年

文人学社 2025-10-28 02:21:45

200万吨大豆烂港!巴西赌中国离不开它,却忘了中国早握3张王牌。 2025 年上半年的贸易波动中,中国减少了美国大豆采购,转向巴西市场。1 月至 9 月,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 5210 万吨,占其出口总量的 77% 以上,部分月份这一比例甚至达到 93%。 这样的采购规模让巴西出口商动了涨价心思,将大豆价格从每吨 580 美元推升至 650 美元,单吨价格比美国大豆高出 66 美元。 涨价的影响很快传导至中国市场。 国内近百家油料加工厂面临成本压力,每吨加工成本增加 750 元,加工一吨大豆亏损超 200 元。 企业迅速调整采购策略,暂停了 12 月至次年 1 月从巴西进口的 800 万吨订单,这一数量相当于巴西月度对华出口量的七成。 订单骤停直接导致圣保罗港货物积压,库存堆放已达 6 个月,仓储空间濒临饱和。 巴西出口商的误判,源于对中国供应链布局的不了解。 中国早从 2018 年起推进大豆进口多元化,构建起多渠道采购网络。 乌拉圭对华大豆出口较去年显著增长,俄罗斯远东的新季大豆从 11 月中旬开始启运,非洲、中亚等新兴产地的合作也在推进中。 阿根廷更抓住时机,宣布在出口额达 70 亿美元前免征大豆出口关税,其大豆到岸价较巴西低 70 美元。 中国企业 48 小时内签下 130 万吨阿根廷大豆订单,11 月即可发货补位。 国家储备构成了第二重保障。中储粮储备的 4500 万吨大豆可满足全国三个多月需求,东北另有 200 万吨储备豆作为补充。 10 月已启动 4 万吨国产陈豆拍卖,11 月还计划投放进口储备。这些储备在价格波动时释放调节作用,避免市场出现供应恐慌。 技术替代与生产提升成为第三重支撑。 中国调整饲料配方,用菜籽粕、棉籽粕替代 15% 的豆粕用量,每年可减少数千万吨大豆消耗。复合蛋白酶等技术的应用进一步优化了原料利用效率。 国产大豆产量也在提升,2024 年达到 2065 万吨,自给率已接近 20%。 巴西市场的变化正在倒逼出口商调整策略。部分企业因资金链紧绷开始裁员,农户也缩减了下一季种植面积。 这场波动让市场看到,中国的大豆需求虽稳定,但供应渠道早已多元。从储备调节到多元采购,从技术替代到国产提升,多重布局构建起供应链的韧性。 贸易合作的本质是互利共赢。圣保罗港的积压大豆提醒着市场,依赖单一买家或卖家都难以为继。 中国持续拓展采购渠道、强化储备体系,巴西也在调整策略寻求长期合作。这场贸易互动中展现的供应链韧性,为全球农产品贸易提供了新的参照,让稳定与多元成为市场共识。

0 阅读:100
文人学社

文人学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