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掉一个国家不一定非得打仗 是从那些熟悉的品牌开始的。几十年前,松下、索尼、丰田是无数国家争相模仿的对象,“日本制造”代表着精密、稳定和领先。 可如今,全球电动车卖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丰田还在纠结是守着混动还是投入纯电;等到他们想追上时,市场早被中国和欧美的新品牌占了先。 问题不全在技术落后,而在掌舵的人。许多公司真正做决定的,还是已经步入花甲的老经理,他们经历过日本的黄金年代,却也被那段成功牢牢困住。 过去那套靠改良和稳扎稳打的做法,让他们不愿意冒险。他们怕赔,怕赌错方向,结果一拖再拖,错过了一个又一个新赛道。 这种保守,让整个国家的产业活力慢慢退去,表面平静,内里早已失去冲劲。 可更深的问题,其实藏在人身上。日本社会正在老去。走在街头,随处能看到头发花白的老人,他们在便利店收银,在出租车上接单,不是想多挣钱,而是靠这点工作勉强补贴生活。 根据官方数据,日本现在每四个人里就有一个六十五岁以上的老人。老年人越来越多,年轻人却在变少,每年的新生儿数量跌破八十万。 工厂缺人,餐厅缺人,养老院更是连夜贴招聘启事,就算提高工资,也没多少人肯来。 年轻人少了,不只是短期的劳动力问题,而是整个社会都被拖进了负循环。养老金要靠年轻人交,交得人少了,负担就得一层一层叠上去。 年轻人每个月辛苦干活,到手的收入被切走一大块,留下的钱还不够付房租。生活越紧,人就越不敢花钱。 东京的房价高得离谱,租几十平的单间都成负担,想买房就得贷款几十年。工资涨得比物价慢,工作时间却越来越长,加班成了常态,很多人干脆不想再拼。 真正让人心酸的,是年轻一代的“低欲望”生活。他们不买房,不结婚,也不打算生孩子。恋爱、结婚、养育子女都意味着花钱,所以干脆不开始。 休息日就在家看剧或者去公园转转,衣服买最基础的款式,饭菜自己做或者吃便当。不是他们懒,而是现实逼得没劲去折腾。 企业守旧导致产业失速,老龄化让劳动力萎缩,年轻人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这三个问题相互咬合,形成了死循环。经济慢,年轻人收入低。 收入低,消费减少;消费减少,企业经营难;企业不创新又让经济更萎靡。看似稳定的社会,其实早被这条链条拽着,越陷越深。 如今人们再提日本,不再想到速度与激情,而是想到养老金、老龄化、年轻人不生娃这些话题。没有战火,没有炮声,可国家的活力就这么一点点被消磨掉。 一个社会的衰退,有时并不来自外部打击,而是从内部开始瓦解。它不喧嚣,却让人无比清醒:如果一代人失去了向上的勇气,再强的国家,也会被时间悄悄拖垮。 日本的故事提醒世人,毁掉一个国家,不一定要有战争,也可能只是让希望慢慢变少,让奋斗的劲头一点点散去。当动力不再,衰败就成了注定的结果。
美国汽车圈快乱套了,福特、通用这些大牌子一点没藏着,直接放话说,荷兰要是再解决不
【6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