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避难李庄:重病、丧弟,穷到“清炖”衣服,曾频繁想到了死 林徽因1904年生

时光浅吟离殇 2025-10-16 11:54:46

林徽因避难李庄:重病、丧弟,穷到“清炖”衣服,曾频繁想到了死 林徽因1904年生在杭州,家里是书香门第,父亲林长民当过北洋政府的司法总长,家里藏书多得堆成山。十六岁那年,跟父亲去欧洲转悠,在伦敦巴黎见识了大场面,回国后直接进清华大学建筑系,当上中国第一个女建筑教授。 跟梁思成结婚后,两人一起搞古建筑研究,跑遍大江南北测绘古塔古寺,那时候她还写诗交友,徐志摩金岳霖什么的,都是她圈子里的常客。生了儿子梁从诫和女儿梁再冰,一家子在北平过着体面日子,日子虽忙但也自在。 可抗日战争一打响,一切都变了样。 卢沟桥事变后,她们夫妇带着营造学社南迁,先到长沙再到昆明,颠沛流离不说,工作还得继续,古建资料得护着。1940年,中央研究院整体搬到四川宜宾附近的李庄,她一家子也跟上。这趟路走得够呛,山路十八弯,卡车晃荡半个月才到,梁思成脚趾感染破伤风,得留昆明治病,一周后才赶来。 刚到李庄,住进镇外两里的张家大院,那院子L形,不大却挤满了人。张家房东一家,林徽因小家,还有学社的办公宿舍,全塞一块儿。 表面热闹,里头却冷清。一个月不到,她的肺结核旧病就犯了,高烧一整晚,换毛巾换到手软。李庄偏僻,没医生没药,她就这么硬扛着。偏偏这时候,弟弟林恒的死讯来了。 他是空军新兵,1940年9月在双流机场执行任务,飞机刚起飞就被日机击落,二十出头就没了。父亲死后,他就跟母亲住她家,她帮着拉扯大。这打击太狠,她病得更重了,人瘦成一把骨头,眼窝深陷,咳嗽不停。 梁思成也扛不住,脊椎病加重,得穿金属支架上身,体重掉到九十斤出头,两人互为依靠,却都虚得站不稳。 穷,更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草。梁家本是名门,可迁徙几千里,家底早见底。薪水少,物价高,买不起新衣新鞋。儿子梁从诫上学得穿草鞋,光脚丫子踩泥路,饭食更惨,糙米茄子缸豆小瓜辣椒轮着来,孩子常饿肚子。 她补身子的蜂蜜老牛肉,都是梁思成卖钢笔手表换的,梁思成出门典当,总开玩笑说这衣服能“清炖”不,那手表够“红烧”吗。林徽因听了好几回,也笑不出来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1941年天津麦加利银行地下室资料被洪水泡了,学社多年测绘古建图纸全毁,两人当孩子面抱头痛哭,心血白费。傅斯年写信帮他们求援,说梁思成夫妇万里迁徙,吃光用尽,又遇重病,日子过不下去。 这穷病交加的日子,林徽因心态崩了。以前在北平,身边总有诗人作家围着,聊文学聊建筑多热闹。到李庄,朋友散了,联系断,她想找人说说诗词都难。写信给美国友人费慰梅,用的是黄黄的废纸,字挤得密不透风,页角空白都裁下留着下次用。 费慰梅看出来他们苦,劝她去美国养病,一切都安排好,她死活不去,说祖国遭难,不能当逃兵。孤单时,她写诗抒发,忧郁像债主,绝望像无情灯下对峙。心态差到极点,她频频想死,觉得自己像湿鸡缩草堆,或遍体鳞伤的流浪兽。诗里甚至假设自己去了,把爱人托付别人。 熬了几个月,她想通了。国家乱成这样,弟弟没了,病治不好,都是定局,怨也没用。快乐享着,苦就忍着,困境熬过去,人生这碗中药,总得咽下。 从那起,她变了样。读书时间拉长,让梁思成借书回来,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莎士比亚戏剧,纪德的散文,英国传记《维多利亚女王》,汉代史书,全啃下来。读得入迷,皇帝王妃文臣武将的住处习惯服饰性格,全记心里。 还辅导学社年轻人,罗哲文刚进社,从乡下小子到古建专家,她启发他继承传统创新发展,他后来说,这观点影响他一辈子。 停刊的《中国营造学汇刊》复刊,她带病当主力,校稿写文章,内当家干得起劲。教育孩子,拉着他们读杜甫《北征》,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灌输家国情怀。 心态稳了,身体也见好转。1945年抗战胜利,她头一遭坐滑竿下山,汇入镇上狂欢,人多得挤不动。去女儿读的同济中学看,穿休闲服,学生围着看热闹。 离开李庄时,她说,我们遍体鳞伤,煎熬出新品质,身体损了,信念还在。继续搞建筑,参与故宫修缮,写诗译书,活得充实。 她1955年4月1日去世,享年五十岁。

0 阅读:5

猜你喜欢

时光浅吟离殇

时光浅吟离殇

时光浅吟离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