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后不久,蜀郡就发生了严重的吃空饷事件,蜀汉朝廷为了防止这

时光浅吟离殇 2025-10-16 10:55:43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后不久,蜀郡就发生了严重的吃空饷事件,蜀汉朝廷为了防止这个事件进一步发酵,就任命吕乂为蜀郡太守彻查此事。 吕乂生在荆州南阳一个官宦家庭,父亲吕常当年护送刘焉进蜀,路上被董卓乱世堵死,回不去中原,就在益州落脚了。 吕常一走,吕乂小小年纪就成了孤儿,家里穷得叮当响,但他没消沉,天天钻研书本,还爱弹琴解闷。 刘备拿下益州后,设盐府校尉管盐铁生意,王连这校尉看中吕乂的本事,拉他和杜祺、刘干几个南阳老乡一起当典曹都尉。吕乂上手快,账目核得清清楚楚,漏税追回来不少,朝廷一看,这小子靠谱,就升他去绵竹县令。 那时候绵竹治安乱,盗贼横行,他管得严,户籍整顿,田地分得公平,百姓日子好过多了,县里盗案直线掉。 升巴西太守后,吕乂更显本色,巴西是蜀汉西北边陲,地势险,民风硬,诸葛亮北伐正紧,那几年蜀国到处征兵征粮,好多郡县拖拖拉拉,巴西却准时交五千壮丁。吕乂募兵时,亲自安慰那些新兵,一个逃的都没有。这事儿传到前线,诸葛亮乐了,直夸他可靠。 北伐补给全靠后勤,吕乂没掉链子,粮草源源不断往前送,蜀军在前线少挨了不少饿。 诸葛亮一走,吕乂先调汉中太守,还兼督农,盯着军粮供应。 汉中是蜀魏交界,农事重,他管农管得井井有条,屯田开得广,蜀军北伐尾巴都没饿肚子。这段日子,吕乂在地方上积累了口碑,清廉不说,还真把民生抓在手心。 转眼诸葛亮234年病逝,蜀国上上下下像丢了主心骨。成都作为政治中心,蜀郡太守这位置烫手,户口上百万,军营士兵成千上万。 亮在时,军纪铁板一块,他一走,军官们开始作妖。士兵逃亡成风,有人干脆冒名顶替,领空饷银子。那些军官改军籍,缺口一个顶一个,几年下来,空额堆到万把人。军心散了,粮饷短缺,前线还得靠这些后勤,蜀国这不是自断臂膀吗?朝廷一看苗头不对,赶紧把吕乂从汉中调来,当蜀郡太守,让他去堵这个窟窿。 吕乂到任,户口多,管理难,士兵亡命,奸商冒充,各地小聪明层出不穷。吕乂没含糊,先下禁令,严查冒领,杖责五十起步,赃款全追。那些军官吞饷的,一个不放过,挖地三尺也得揪出来。同时,他没光靠罚,还教育士兵,讲军纪危害,几年下来,效果出来了。一万多逃兵和冒名鬼陆续归队,军册补齐,蜀郡军营总算稳住。 巴西汉中那些年,他募兵供粮,没出过岔子。蜀郡空饷这事儿,他几年就摆平,朝廷自然看重。延熙九年,董允一死,吕乂接尚书令,这可是中枢要职,批文书管政务,全蜀汉大事儿都过他手。 进了朝堂,吕乂的风格就显出来了。执法严,地方官上报税册晚点,他就批得狠。郡守们递文书模糊,他当场斥责,搞得下面人怕又恨。 延熙十四年,吕乂在任上病故,留下的影响不小。儿子吕辰后来当成都令,吕雅写书《格论》十五篇,家学渊源。 吕乂一生,从地方小吏到尚书令,步步稳扎,蜀汉能撑那么久,他功劳不小。

0 阅读:36

猜你喜欢

时光浅吟离殇

时光浅吟离殇

时光浅吟离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