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个疑惑,以前咱们中国没大量出口稀土的时候,美国那些先进的隐形战斗机和芯

阿智通鉴 2025-10-16 08:54:22

很多人都有个疑惑,以前咱们中国没大量出口稀土的时候,美国那些先进的隐形战斗机和芯片是咋造出来的?其实这问题说白了特简单,内行人一句话就能点透:有矿不等于能用,真正的底气是技术,这才是硬核王牌。   早年间咱们没大规模出口稀土的时候,美国根本不愁原料,因为他们自家就藏着大宝贝。加州那个芒廷帕斯矿,在稀土圈子里可是响当当的存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开始开采稀土了,到了1984年那阵儿,这一个矿的产量就把美国国内的稀土需求全给包了,不光如此,全球市场上三分之一的出口稀土都来自这儿,那会儿的美国,说是全球稀土行业的“老大哥”一点都不夸张。   当然了,那时候的技术跟现在没法比,分离稀土用的是离子交换法,提炼出来的纯度也就90%上下,而且当时美军的军工需求压根儿用不上更高纯度的稀土,像早期的隐形战斗机涂层、芯片里的磁性材料,有这纯度就足够支撑生产了,所以那会儿美国造先进装备根本不用犯愁原料和加工的事儿。   后来情况慢慢变了,关键转折点出在咱们中国的技术突破上。上世纪90年代,徐光宪院士带领团队搞出了串级萃取技术,这可太厉害了,一下子把稀土提炼的门槛和成本都给拉下来了。   以前西方提炼稀土成本高得吓人,咱们用这新技术,成本直接降到了他们的十分之一,而且纯度能提到99.99%以上,几乎是极致纯净了,更关键的是还能实现连续生产,不用像以前那样断断续续耽误工夫。这一下,中国的稀土加工一下子就有了碾压性的优势,不光纯度高、成本低,产能还稳定,全球市场自然都愿意找咱们加工。   美国那边这会儿又偏偏出了岔子。芒廷帕斯矿在1996年闹出了环保事故,开采过程中留下的放射性尾矿处理起来得花一大笔钱,本来运营成本就不低,这下更是雪上加霜。他们一看中国的稀土加工又便宜又好,算来算去都觉得自己搞不如送中国加工划算,干脆就把本土的稀土分离厂给关了。   刚开始还只是把矿石挖出来运到中国来加工,想着能省点事儿,可没成想,分离厂一关,那些懂技术的工程师要么退休,要么转去做别的行业,没几年工夫,专门搞稀土分离的技术团队就散了架。   其实说穿了,美国早年能造那些先进装备,一是靠自家有靠谱的稀土矿,原料不愁;二是那会儿有能满足需求的分离技术,虽然不算顶尖,但够用。可后来他们犯了个致命的错,把技术能力给丢了。   要知道,稀土这东西可不是挖出来就能用的,一堆矿石里掺着十几种稀土元素,得精准地把每种元素分离开来,纯度不够或者分离不彻底,用到军工产品里要么性能不达标,要么直接出故障。早年美国有自己的技术团队,能搞定分离的活儿,可关了分离厂、散了技术团队,再想捡起来就难了,毕竟技术这东西越用越熟,放着放着就荒废了。   反观咱们中国,不光有丰富的稀土储量,更关键的是牢牢攥住了分离提纯的核心技术,这才真正掌握了主动权。现在再看,美国不是没有稀土矿,芒廷帕斯矿后来也重新开工了,可挖出来的矿石还得运到中国加工,就是因为他们自己没了能大规模高效分离的技术和团队。   这事儿也彻底说明白了,资源固然重要,但能把资源变成可用材料的技术,才是真真正正的硬核王牌,有矿没技术,照样白搭。   早年美国靠资源和基础技术站稳脚跟,后来因为成本和环保问题丢了技术,这才有了现在依赖中国加工的局面,说到底,还是技术才是最靠得住的底气。

0 阅读:42
阿智通鉴

阿智通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