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拒绝了美国的通话请求! 事情的来龙去脉得从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的一连串动作说起。在我们刚宣布扩大稀土出口管制措施,格里尔这边就急了。从公开渠道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就紧急联系中方,希望能进行电话沟通,可中方直接拒绝了他的请求。 碰了钉子的格里尔转头就急匆匆跑到媒体面前表态,当地时间10月12日接受福克斯新闻台采访时,他抱怨说美方事前根本没收到通知,还称中方这种做法让他们感到意外。这番急于向外界“诉苦”的姿态,反倒把美方的被动和焦虑暴露得明明白白。 而这背后,恰恰是中方反制战术的关键所在——就是要让反复横跳、不断破坏中美共识的美国彻底明白,中国的底线不容试探,一旦触碰,后果必须由美国自己承担。 大家不妨回头看看,这些年中美经贸打交道的过程中,美国总是搞单边主义那一套,动不动就拿出制裁大棒,一会儿对中国科技企业无端设限,一会儿又推翻双方好不容易达成的共识。 我外交部早就明确表态过了,要对话可以,但前提必须是相互尊重,不能是一方压着另一方妥协。而这次扩大稀土出口管制,是中国依据国家安全法做出的正当决定,也符合国际上的通行规矩。 就像商务部明确表态的那样,稀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管控它的出口,就是为了维护国家的产业安全和发展利益,这个立场从来都没变过,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再说美国抱怨的“没提前通知”,这根本就是没道理的说法。各国制定自己的外贸政策,本来就不需要跟其他国家“报备”。美国自己出台各种贸易限制措施的时候,啥时候提前跟我们商量过? 而我们这次不提前打招呼,就是要打破美国那种“既想占好处,又想当规则制定者”的幻想,就是要打出这种震慑效果。 这些年,美国习惯了用极限施压的方式对付中国,总觉得我们会妥协,这次就得让他们实实在在感受到,破坏规则是要付出代价的,只有这样,才能逼着他们重新好好想想对华政策,回到平等对话的正轨上来。 我们并非不乐意沟通,而是不接受那种毫无诚意的“城下之盟”。以前中美搞过好几次经贸磋商,中方一直抱着建设性的态度想解决问题,可美国总是出尔反尔,刚谈好的事转头就变卦,最后让谈判成果都白费了。 这次拒绝通话,就是对美国这种不守信用行为的合理回应。只有让美国真正认识到,破坏共识就一定会付出代价,未来的对话才有真正的基础。
美国出手在先:只要含有美国技术的产品就不能卖给中国。中国反制在后:只要用中国稀
【52评论】【9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