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掉一个国家不一定非得打仗,这次中国牢牢抓住了日本的命脉。大家都清楚,现在的日本是有名的产业升级慢,人口老龄化严重,年轻人低欲望的社会。 过去十年里,日本GDP年均增长率只有0.8%,就像一辆没油的车,怎么踩油门都快不起来。而这背后,是一堆难啃的“硬骨头”。 最严重的莫过于人口老龄化,现在日本65岁以上老人占比已经超过29%,每三个人里就有一个老人,养老、医疗的负担压得财政喘不过气。 更麻烦的是劳动人口还在持续减少,15到64岁能干活的人连续17年变少,工厂缺工人、企业缺人才,生产和创新自然没了后劲。 雪上加霜的是年轻人的“低欲望”状态,不少日本年轻人不愿买房、不愿结婚、甚至不愿升职,对消费和投资提不起兴趣。而经济发展离不开大家花钱、企业投资,年轻人这股“躺平”风气,直接让市场失去了活力。 日本曾经还靠着汽车、电子等产业风光无限,但这些年却迟迟跟不上全球步伐。 就拿新能源来说,全球都在大力发展电动汽车、锂电池,日本传统汽车企业转型慢,相关技术和产业链布局落后,原本的优势产业反而成了“拖油瓶”。 中小企业的日子更不好过,融资难、技术更新慢,在全球化竞争中越来越难立足,地方经济也因此变得死气沉沉,这些问题层层叠加,让日本经济陷入了“越停滞越难突破”的怪圈。 为了维持生计,日本企业不得不向外寻找机会,而中国庞大的市场和完整的供应链,就成了他们的重要依靠。 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的报告,日本制造业在电子元器件、新能源材料这些关键领域,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度高达62%,简单说就是离开中国的零部件,很多日本工厂都开不了工。 汽车产业更是把中国当成了“生命线”,2024年日本汽车企业在华销量占全球总销量的38%,中国是他们最大的海外市场,要是没了中国市场,日本汽车业的日子会更难过。 就连那些想转型新能源的日本企业,也得靠中国的技术和零部件支持,这种依赖不是短期能改变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在中日经济合作中自然占据了更主动的位置。 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中日贸易额3574亿美元,中国对日出口顺差持续扩大,加上中国在新能源等领域的产业链优势,让我们在合作项目中有了更多话语权。 尽管我们一直抱着互利共赢的想法,大概率不会把这种优势当成施压的手段。但在事实上,我们已经算是捏住了日本的“经济命脉”。
日媒道出了真相!日本表示,对于中国的反制,美国明显出现了误判!10月11日,日经
【175评论】【18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