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蒙古国那边确实不好过,各种消息看下来,一个字:难。难在哪?15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比法国、德国、西班牙加起来还大,地下埋着数不清的铜矿、煤矿、稀土,按理说守着这金山银山,日子不该差。可问题是,这些宝贝疙瘩运不出去。 蒙古国的地理位置太特殊,它夹在中俄两个大国之间,是个典型的内陆国。没有出海口就意味着所有货物都得靠陆路运输,要么往北走俄罗斯,要么往南走中国。可这两条路都不好走,先看北边的俄罗斯线路。 俄罗斯西伯利亚的铁路网虽然密集,但通往蒙古国的支线却少得可怜。蒙古国北部的煤矿要运到俄罗斯港口,得先通过窄轨铁路运到边境,再换乘俄罗斯的宽轨列车。这种换轨操作不仅耗时,还得额外支付装卸费用,每吨煤炭的运输成本直接增加了15美元以上。 更麻烦的是俄罗斯远东港口的吞吐量有限。海参崴港冬天还会结冰,每年有三四个月无法正常通航。蒙古国曾试过把煤炭运到这里转海运,结果光是等待泊位就花了半个月,等运到东亚客户手里,价格已经比澳大利亚煤炭贵了一截,根本没竞争力。 往南走中国的线路看似更靠谱,毕竟中国是蒙古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但问题同样不少,蒙古国南部的基础设施实在太差。连接中蒙边境的公路大多是砂石路,遇到雨季就泥泞不堪,重型卡车根本开不起来。 就算勉强把煤炭运到边境口岸,通关效率也跟不上。扎门乌德口岸是中蒙最大的陆路口岸,可这里的集装箱检测设备还是十年前的老款,每辆车的查验时间要40多分钟。遇到货运高峰,口岸外排队的卡车能排好几公里,有时候要等两三天才能过关。 蒙古国自己的物流体系也拉胯。全国像样的物流公司没几家,大部分运输业务都被小作坊式的车队承包。这些车队的卡车老旧,很多还是国三排放标准,不仅载重有限,故障率还高。有次一批价值2000万美元的铜矿砂,就因为卡车在半路抛锚,错过了国际铜价的窗口期,直接损失了300多万美元。 资金短缺更是让运输难题雪上加霜。蒙古国想修一条连接煤矿和中蒙边境的标准铁路,预算需要25亿美元,可政府财政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倒是给过贷款,但附加条件是削减政府开支,这又让原本就薄弱的基础设施建设雪上加霜。 之前蒙古国也想过找中国合作建铁路,双方都谈得差不多了,可国内有些势力却跳出来反对,说这是“丧失主权”。结果项目拖了三年还没开工,眼睁睁看着澳大利亚和印尼的煤炭抢占了中国市场。 能源运输也是个大问题。蒙古国的煤矿大多在偏远地区,开采出来的煤炭需要电力烘干才能装车。可这些地区的电网覆盖率还不到30%,煤矿只能自己建柴油发电机。最近国际油价上涨,每吨煤炭的发电成本又增加了8美元,本来就微薄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更糟的是,蒙古国的煤炭质量还不稳定。因为缺乏现代化的洗煤设备,运到中国的煤炭经常出现灰分超标情况。有次中国一家电厂收到的蒙古国煤炭,灰分比合同约定高了5个百分点,直接被拒收。来回的运输费用加上违约金,让那家蒙古煤矿差点倒闭。 现在蒙古国的煤矿堆了满山的煤炭,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卖不出去。牧民们守着煤矿却没工作,因为运输不畅导致煤矿开工率不足,很多工人只能拿半薪。政府虽然想了很多办法,比如给运输企业补贴,但这点补贴对于高昂的运输成本来说,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其实蒙古国不是没有机会,中国一直在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愿意帮忙修铁路、建口岸。可关键还是蒙古国自己要放下顾虑,拿出诚意来合作。毕竟守着金山银山却运不出去,再多的资源也变不成好日子。要是再这么耗下去,别说发展经济了,恐怕连现有的资源优势都要被其他国家抢光了。
东方大国没有免费的午餐!蒙古那个超级大铜矿,离中国边境才80公里,结果不来抱中国
【7评论】【8点赞】
凯帝卡龙
直接收了
武大狼
希望蒙古回归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