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10月13日报道:“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透露,在中国宣布扩大稀土出口

史鉴奇谈 2025-10-14 13:03:02

新加坡联合早报10月13日报道:“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透露,在中国宣布扩大稀土出口管制措施后,美方尝试与中方通话,但北京推迟通话。”   稀土这东西可不是普通矿产,往小了说关系到手机、电脑的零件,往大了说导弹制导、隐身涂层、新能源电池这些高精尖领域,没它根本玩不转。   全球稀土储量不算少,但中国手里攥着的是实打实的话语权——不光储量占全球30%以上,更关键的是提炼加工能力,全世界近90%的稀土分离提纯产能都在中国。美国自己也有稀土矿,可从挖矿到变成能用的材料,产业链断了好多年,现在想重建,没个三五年根本搭不起来。   这次中国扩大出口管制,不是拍脑袋决定的。之前已经对部分稀土相关产品设了限制,这次范围更广,不光包括稀土金属本身,还有经过初步加工的合金、化合物,甚至连生产这些产品的关键技术资料,都在管制之列。   这步棋一落,美国那些依赖中国稀土的行业立马慌了神。就说美国的新能源车企,每辆车的电池里都得用稀土元素钕、镝,要是断了供,生产线就得停摆;还有军工领域,F-35战机的发动机、“爱国者”导弹的制导系统,缺了稀土根本造不出来。   美方急着要通话,就是想让中国松口,最好能取消或者放宽管制。格里尔在公开场合没明说通话内容,但业内都猜得到,无非是想讨价还价,比如承诺给中国点贸易上的小好处,换稀土的稳定供应。   可中方为啥要推迟通话?这里面的考量很实在——之前美方可不是第一次在稀土问题上耍花样,一边喊着要“供应链自主”,一边又不想放弃中国的低价稀土,甚至还联合日本、澳大利亚搞“稀土联盟”,想绕过中国。这种情况下,中方不可能轻易接话,得让美方先想明白,光靠嘴上说没用,得拿出实实在在的诚意。   其实美国早该有危机感了。2023年的时候,美国从中国进口的稀土占比还高达85%,虽然这两年一直在找替代来源,比如从澳大利亚的矿山进口稀土矿,但这些矿运回去之后,还得送到中国来加工,因为美国自己没能力处理。   今年上半年,美国想在本土建一座稀土分离厂,结果因为技术不过关、成本太高,工期一推再推,到现在还没投产。   反观中国,不光在稀土加工技术上领先,还在不断完善产业链,从矿山开采到回收利用,形成了闭环,连“零污染”的提炼技术都突破了,这可不是美国短期内能追上的。   中方推迟通话,还有一层意思是想让美方正视贸易不平衡的问题。这些年,美国对中国的高科技产品层层设限,芯片、光刻机、人工智能技术,能禁的都禁了,可转过头来又想让中国无限制供应稀土这种战略资源,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   之前中方就明确说过,稀土出口管制是为了保护资源和环境,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必要措施,这是每个国家都有的权利。美方要是想解决稀土问题,首先得取消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别搞双重标准。   现在美国国内的行业协会已经开始给政府施压了。美国汽车制造商协会最近给白宫递了报告,说要是稀土供应断了,2025年美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得减少30%,直接影响几十万个就业岗位;   美国国防工业协会也警告,稀土短缺会导致军工订单延误,影响国家安全。这些压力都传到了格里尔那里,所以他才这么急着要跟中方沟通,可中方不吃“急病乱投医”那一套,得按规矩来,按节奏来。   还有个细节值得注意,这次中方扩大管制,不是针对美国一家,而是面向全球所有国家,只要涉及到敏感应用领域的稀土出口,都得经过严格审批。   这就堵死了美国想通过第三国转口的路子——之前美国试过让日本从中国买稀土,再转手卖给自己,结果这次管制把转口贸易也纳入了监管,只要最终用途是美国的敏感行业,一样不批。这一下就断了美国的后路,也让其他国家明白,想当“中间商赚差价”没戏。   美方现在的处境挺尴尬的,想硬扛吧,行业撑不住;想妥协吧,又拉不下脸。格里尔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还嘴硬说“美方有能力应对供应链挑战”,可背地里已经让美国商务部去跟中国相关部门沟通,希望能“尽快安排通话”。   但中方的态度很明确,沟通可以,但得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不能美方想谈就谈,想怎么谈就怎么谈。之前几次中美贸易对话,美方总是出尔反尔,谈好的事情转头就变卦,这种情况下,中方当然要更谨慎,不能轻易相信美方的口头承诺。

0 阅读:53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