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8月16日,88岁的孔祥熙奄奄一息,临终前,他看着3岁的孙子,绝望地说:孔家要绝后了!一旁的妻子宋霭龄先是一愣,随后反应过来,也摇头叹息。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67年8月16日,纽约一家普通医院的病房里,88岁的孔祥熙躺在病床上,气息微弱得像风中残烛,他费力地转过头,看向床边正玩着积木的3岁孙子孔德基,突然用尽最后的力气说出一句话:“孔家要绝后了!” 宋霭龄站在一旁,听到这话先是愣了一下,继而明白了丈夫的意思,脸上浮现出无奈的苦笑,轻轻摇头叹息,这对曾经在民国政坛呼风唤雨的夫妻,此刻只能眼睁睁看着家族走向衰亡。 孔祥熙这辈子最引以为傲的身份,就是孔子第75代直系后人,他出生在山西太谷的一个商贾世家,虽然父亲吸食鸦片导致家道中落,但祖辈留下的儒家传统和“诗礼传家”的祖训,一直深深刻在他心里。 年轻时他抓住机会去耶鲁大学留学,回国后既办学堂又经商,想要把老祖宗的学问和西方的知识结合起来,真正让孔家飞黄腾达的,是1914年那场政治联姻,孔祥熙娶了宋霭龄,婚礼上孙中山亲自担任证婚人。 这桩婚事让他一脚踏进了权力中心,后来蒋介石娶宋美龄,孔家的地位更是水涨船高,他先后担任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总裁,手握国家的钱袋子,积累了惊人的财富。 民间流传着“蒋家天下陈家党,宋氏兄妹孔家财”的说法,可见孔家当时有多富有,孔祥熙本以为凭着这些财富和地位,可以让孔家世代兴旺,他对两个儿子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继承家业,光耀门楣。 可现实给了他狠狠一记耳光,长子孔令侃从小就是个不省心的主,仗着家里有权有势,整天花天酒地,换女朋友像换衣服,最让孔祥熙难以接受的是,这个儿子居然娶了盛宣怀的儿媳妇白兰花,一个比他大17岁的离异女人。 孔祥熙气得摔杯子,宋霭龄更是数次劝阻,可孔令侃根本不听,执意跟白兰花在国外登记结婚,这段婚姻虽然是孔令侃唯一认真对待的感情,但白兰花年纪太大,始终没能生育。 孔祥熙曾暗示儿子考虑收养,孔令侃却说现在讲究自由,过得开心就好,小儿子孔令杰倒是结了婚,还生了个儿子,本该让孔祥熙高兴才对,可问题是,孔令杰娶的是美国白人女子黛布拉·佩吉特,生下的孙子孔德基是个混血儿。 这个孩子从出生就在美国长大,说的是英语,吃的是西餐,接受的是美式教育,孔祥熙曾试图让孙子学点中国文化,可每次见到孩子,对方张口就是流利的英文,连“孔子”两个字都不知道怎么写。 孔祥熙这辈子读了那么多儒家经典,最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的含义,在他看来,所谓的“后”不只是生几个孩子那么简单,而是要把家族的精神和文化传承下去。 长子无后,次子的孩子虽有孔家血统,却对中国文化一无所知,这和断后有什么区别?更让他痛心的是,孔家的发迹之路本就充满争议,抗战期间他利用职权大肆敛财,通过外汇套利和物资垄断积累巨额财富。 美国财政部的调查显示,1944年孔家在美国的存款就高达8000万美元,老百姓对孔家恨之入骨,背地里不知道骂了多少回,孔祥熙心里清楚,这些不义之财迟早要遭报应,只是没想到报应来得这么快。 1949年孔家逃到美国后,虽然衣食无忧,但曾经的权势和地位都成了过眼云烟,孔祥熙晚年常常盯着族谱发呆,想起祖辈传下来的那些规矩和教诲,再看看眼前这个连中国话都不会说的孙子,心里的苦涩无法言说。 他花了一辈子心血积累的财富,买不回孔家的文化传承,也留不住家族的根,那天下午,孔祥熙说完“孔家要绝后了”这句话后,再也没能睁开眼睛,宋霭龄守在床边,握着丈夫冰凉的手,想起这大半辈子的荣华富贵,到头来却落得这样的下场,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 孔德基后来在美国长大,对中国文化始终陌生,那个曾经显赫一时的孔家,就这样在异国他乡悄然凋零,或许正如老话所说,靠不义之财堆砌的家族,终究逃不过富不过三代的宿命。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南方人物周刊——孔祥熙的功与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