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美联储公布的数据,隔夜逆回购(RRP)使用规模降幅惊人,从前一天的217亿美元骤降至46.22亿美元,这一下“腰斩”还不算完,隔夜逆回购使用规模“断崖式”下跌,已经是2021年4月以来的新低。 咱得先把这RRP到底是个啥说清楚,别被名词唬住,其实就是美国的银行、货币基金这些机构,把暂时用不上的闲钱存到美联储,美联储给利息,第二天再取出来,相当于给美联储的“活期存款”。 10月8号这数据一出来真吓一跳,前一天还217亿,隔天就跌到46.22亿,直接跌回2021年4月的水平,这哪是正常波动,分明是美国金融市场里的钱在“大搬家”,背后藏着的门道可不小。 那为啥突然跌这么狠?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美国政府在“抢钱”。 美国财政部最近发了一大堆短期国债,就是政府打欠条借钱,给的利息比美联储的RRP高不少。你想啊,机构手里的钱放哪儿都是放,美联储给4%的利息,国债给4.5%,换谁都得把钱转去买国债。 之前7月份的时候RRP还有2140亿,就是因为财政部一个劲发债,硬生生把钱吸走了一大半,现在这波直接跌到谷底,说白了就是国债的利息太有吸引力,把RRP的“存款”全拉走了。 这事儿可不只是数字变化,藏着美国金融市场的大问题,首先就是流动性开始紧张了,银行存在美联储的准备金已经连续八周下滑,第一次跌破3万亿美元关口。 以前RRP里的钱就像个“缓冲垫”,机构没钱了还能从这儿调,现在这垫子快没了,要是再出点风吹草动,比如某家银行突然缺钱,都没地方凑,很容易引发连锁反应。 道明证券的分析师都急了,说现在只能盯着银行准备金,就怕跌到底撑不住。 更有意思的是美联储的政策现在卡在哪儿了。 当前RRP利率是4.00%-4.25%,市场都在猜10月底会不会降息,概率都冲到94.6%了,可美联储理事洛根还在说要谨慎,怕降息了通胀又起来。 这就矛盾了,一方面机构把钱从RRP转去买国债,说明市场觉得现在利率不算低,有赚头;另一方面经济数据又跟不上,政府停摆连9月的就业数据都没公布,美联储想降息又没数据支撑,只能硬扛着。这种模糊劲儿让机构更倾向于把钱投到国债里,至少收益确定。 再看看2021年4月那次新低,跟现在根本不是一回事。那时候是美联储刚搞完QE3,市场上钱太多了,RRP是临时用来收多余的钱。 现在不一样,是钱被国债吸走了,流动性在收缩,相当于市场里的“闲钱”快被榨干了,花旗的分析师早就算过,照这速度,RRP的钱可能很快就跌到零到200亿的范围,等于彻底枯竭。 这可不是小事,以前机构还有RRP当退路,现在退路没了,只能盯着国债和银行准备金,稍微有点波动就可能慌神。 这事儿对普通人的影响也藏在细节里,美国的银行要是准备金不够,就不敢随便放贷,企业想借钱扩大生产、普通人想贷款买房买车都得更难,间接影响经济活力。 而且国债发得多了,美国的债务窟窿越来越大,现在都靠发新债还旧债,哪天没人愿意买国债了,麻烦就大了。 还有美股,之前因为猜降息涨了一波,现在RRP跌到底,流动性紧张的信号出来了,说不定就得回调,持有美股的人得捏把汗。 最讽刺的是,美联储自己也在“缩表”,就是每月不把到期的债券再投回去,相当于从市场抽钱。一边是财政部发债吸钱,一边是美联储抽钱,两下夹击,RRP能不跌吗? 沃勒之前还说准备金降到2.7万亿没问题,可现在都快跌破3万亿了,市场已经开始紧张,真跌到2.7万亿,指不定出啥乱子。 别听那些说“只是正常调整”的空话,这46亿的数字就是个警告,它说明美国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缓冲快没了,机构都在追着高收益跑,根本不敢留闲钱。 要是接下来国债发行还这么猛,美联储又迟迟不降息,说不定RRP真能跌到零,到时候银行准备金扛不住,市场就得闹流动性危机。 现在这情况,美联储是骑虎难下,降息吧,怕通胀反弹;不降吧,流动性越来越紧,RRP跌到底就是信号。那些机构也精明,赶紧把钱从RRP转去买国债,先把确定的利息拿到手。 这波“断崖式”下跌哪是什么偶然,就是美国财政发债、美联储政策拧巴凑出来的结果,接下来就看美联储10月底敢不敢降息,要是还拖着,金融市场的波动只会更大。
就在刚刚美国财长宣布了!10月10日,美国财长贝森特搞了个大新闻,他把接下来
【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