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险了!就差一点! 10月7日凌晨,一件让所有人都捏把汗的事发生了。俄罗斯国家原子能集团公司发布通报称,一架乌军无人机突破了防线,闯进了新沃罗涅日核电站的区域。 虽然工作人员及时进行了拦截压制,但这架无人机还是直直撞上了正在运行的机组冷却塔,爆炸后在塔身上留下了清晰的黑色痕迹。 这可不是小事,这是乌克兰第一次直接袭击核设施的关键部位,要是真出了岔子,搞不好就会引发大规模核泄漏,重现当年切尔诺贝利事件的悲剧,那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可能有人会说,冷却塔又不是核反应堆核心,至于这么紧张吗? 这其实真的很危险,懂点核电站知识的人都知道,冷却塔虽然不是核心部件,但它是运行机组的重要配套设施,而新沃罗涅日核电站又是俄罗斯重要的能源基地,正在工作的机组时刻处于高温高压状态,任何外部撞击都可能引发一连串不好的反应。 之前乌军也袭击过核设施,但大多是针对电网系统,这次直接冲着机组相关结构来,性质明显更严重了。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在事件发生后马上就表态了,强调核设施安全是绝对不能碰的红线,不管谁对核设施发动袭击,都可能造成没法估量的环境灾难和人道危机。 除了安全层面的巨大风险,这种行为在法律上也站不住脚。《日内瓦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里写得明明白白,禁止对核电站这种含有危险力量的设施发动攻击,就是因为这种袭击很可能导致大量平民伤亡,还会对环境造成长期破坏。 现在还没法确定这次袭击是故意的还是操作失误,但不管是哪种情况,带来的风险都让人心里发毛。 大家应该还记得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事件吧,就因为一次反应堆爆炸,周边好几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都被污染了,几十万老百姓不得不离开家乡,直到现在,那次事件的影响还没完全消失。 要是这次新沃罗涅日核电站的运行机组真的受损了,那造成的灾难恐怕比切尔诺贝利事件还要严重。更让人担心的是,这种危险的做法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 核安全这事儿不分国界,一旦有国家打破了“不袭击核设施”的默认规则,其他国家很可能会跟着学,这样一来就会陷入恶性循环。国际社会之所以这么关注这件事,不只是关心事件本身,更关心怎么才能阻止这种危险行为继续发生。 俄罗斯国家原子能集团后来表示,目前核电站的各项运行指标都保持正常,冷却塔的损伤没有影响到机组安全,但这无疑给全世界都敲了个警钟。 毕竟核灾难的阴影一旦笼罩下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全人类都会受到影响,所以守护核设施安全,是所有人的责任。
大结局要来?特朗普作出决定,普京公布战果,乌克兰打进亚洲境内这回真像是要收官了
【3评论】【8点赞】
用户10xxx50
发动侵略战争者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