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CEO库克抛出惊人言论,振聋发聩!他说:“我们死守中国制造,不是因为中国工厂‘廉价’,是因为没人能替代!在美国凑不齐的精密制造工程师,中国一个省能填满几个足球场!” 很多人过去总觉得,苹果把工厂放中国,就是看中劳动力便宜。但库克的话直接点破,“现在早不是拼人力成本的时代了”,把外界对“中国制造”的刻板印象彻底打破了。 就拿iPhone的生产来说,手机壳上的铝合金中框,需要精度达到头发丝1/50的CNC加工技术。这种精细活,可不是普通流水线工人能搞定的。它得靠一大批懂技术、会操作精密设备的工程师才行。 在美国,你想找几十位能调试这种设备的师傅,得翻遍大半个国家;可在中国,光是广东、江苏这些制造业大省,随便一个产业集群里就藏着成千上万这样的工程师。这种工程师“扎堆”的底气,背后是中国制造业几十年攒下的家底。 更关键的是,中国有全球最全的电子产业链。从手机里的一颗小芯片,到屏幕、电池、摄像头,90%以上的零部件都能在“一小时产业圈”里配齐。 比如深圳到东莞的产业带里,上午工厂下单要一批OLED屏幕,下午京东方的货就能送上门;德赛电池的生产线,甚至能根据苹果的研发进度同步调整产品规格。 但想把生产线搬回美国,哪有那么容易?这些年美国一直喊“制造业回流”,可现实却很尴尬。 据《经济学人》统计,美国工厂因为缺技术工人,很多生产线只能开一半产能。有美国老板吐槽:“我们想招几个会操作五轴加工机床的技工,招聘启事挂了三个月,就来了两个面试的,还都没实际经验。” 就算政府给补贴,没人干活也白搭,苹果要是真把核心生产线迁回去,恐怕连新机按时上市都难。 印度虽然也在接苹果的订单,鸿海还在印度投了十几亿美元建工厂,计划年产几千万部iPhone。但实际情况是,印度的零部件大多还得从中国运过去,本土化率刚过三成。 而且工人的熟练程度差得远,有代工厂负责人透露,印度工人组装一部iPhone,比中国工人多花20分钟,还容易出现外壳划伤、按键松动的问题,良品率比中国工厂低15%以上。所以直到现在,iPhone最复杂的Pro系列,首发量产还是只能靠中国工厂。 库克的话,其实也是在认可中国制造的升级,现在的中国制造早就不是靠低价竞争了。 就像做电池的欣旺达,他们搞的智能生产线用AI控制,生产速度比传统线快四成,精度能到纳米级;还有华为供应链上的企业,很多都有自己的专利技术,能跟着客户一起研发新产品。这种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变,才是中国工厂不可替代的核心。 当然,中国制造业也有要突破的瓶颈,比如高端光刻机这些“卡脖子”技术还得加油。但不可否认的是,庞大的工程师队伍、完整的产业链配套,还有快速响应的制造能力,已经让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的“稳定器”。 库克的这番大实话,不过是把这个事实摆到了台面上——中国制造的底气,从来不是便宜,而是实力。
我姨买了个iphone要我报销,我该怎么回
【3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