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深夜,郑苹如悄悄被押到小树林,特务看着她长得太漂亮了,实在是不舍得开枪

小史论过去 2025-10-10 16:12:39

1940年深夜,郑苹如悄悄被押到小树林,特务看着她长得太漂亮了,实在是不舍得开枪,还没等他们有什么动作,郑苹茹突然说了一句话,特务听后激动不已。 郑苹如1918年出生在日本名古屋,父亲郑钺是中国人,在上海做生意,母亲是日本人木村花子。她小时候在日本生活,学了流利日语。1930年代初,她跟家人回上海,进了上海法政学院学法律。1933年秋到1934年春,她在上海私立民光中学读书,那时候丁默邨是学校董事。她长相出众,还上过1937年7月《良友画报》第130期的封面,当过上海社交圈的名人。她家庭背景复杂,但她反对日本军国主义,尽管有日本亲戚在上海。 抗日战争1937年爆发后,郑苹如加入国民党中统组织,从事情报工作。她利用日语和家庭关系,接近日军高层。淞沪会战失败,上海沦陷,她参与地下抗日网络建立。她父亲被日军拉拢当傀儡,她主动出面接触日军,赢得信任。她能出入日军高层场所,偷听机密,向组织传情报。她报告过多项有用信息,包括汪精卫投敌迹象。但当时没引起足够重视,汪精卫就叛变了。 汪伪政府成立后,丁默邨成了特工头子,中统把他列为首要刺杀目标。郑苹如因为身份合适,接下任务。她先调查丁默邨日常习惯,发现他好色,曾和年轻女子有不轨行为。她在宴会上接近丁默邨,用美人计引他注意。丁默邨很快上钩,邀她喝酒。她带他去预设埋伏的咖啡厅,但丁默邨警觉,察觉可疑人员,找借口溜了。她不死心,又试了几次,都让丁默邨逃掉。 眼看计划屡次失败,郑苹如决定亲自行动。1939年12月21日晚6点左右,她引丁默邨到静安寺路西伯利亚皮草行,四名中统人员埋伏刺杀。但行动失手,暴露身份,四人被抓。郑苹如也牵连进去,被丁默邨手下逮捕,关进76号特工总部。丁默邨派人审讯她,他的妻子林之江因为嫉妒她的美貌,亲自参与折磨。但郑苹如一口咬定没透露情报。 1940年,反动派对郑苹如审不出结果,失去耐心。李士群作为76号头子,没告诉丁默邨,就秘密安排枪决她。那年2月,农历新年前,他们从76号把她带出,押到沪西极司斐尔路附近小树林。特务准备执行,看她长相漂亮,下手犹豫。她突然说出一句话,特务听了情绪波动。他们同意她的请求,调整枪口位置,开枪射击。她年仅22岁,就这样结束了生命。尸体被埋在附近荒野。 枪决后几个月,她的家人得知消息。抗战还在继续,她的未婚夫王汉勋是空军飞行员,1944年在重庆执行任务时,飞机中弹坠毁,牺牲了。同年,她的弟弟郑海澄也在衡阳担任飞行员,战斗中座机被日军击中,爆炸坠地身亡。1942年,她的姐姐因心脏病去世。1943年,父亲郑钺得胃癌离世。郑家多人因抗日丢了性命。 郑苹如的事迹后来在抗战胜利后流传开。1946年,国民党政府审汉奸时,她的家人向法院控诉丁默邨,提供她绝笔信作为证据。李士群妻子叶吉卿在上海高等法院作证,提到郑苹如案子。调查局把她列为殉职特工,记入烈士册。她的故事影响了张爱玲小说《色戒》,李安电影也以此为原型,但真实历史更朴实,没那么多浪漫化。 丁默邨作为汉奸,抗战中干了不少坏事。1947年,他被判死刑,枪决前表现狼狈。郑苹如的牺牲突出抗日情报战的残酷,许多人像她一样,用生命换情报。她没成功刺杀丁默邨,但她的坚持体现了普通人抗日决心。那些年,上海地下工作者面对日伪压力,风险极大。 郑苹如从小在日本生活,回国后选择抗日,这点挺接地气。很多人以为混血儿会亲日,她却用行动证明血统不决定立场。她情报工作虽短暂,但传出的消息帮了抗日队伍。刺杀失败后,她在牢里受折磨,没屈服,这份韧劲让人佩服。历史书常提大人物,她这种小人物的故事,更能触动人心。

0 阅读:1
小史论过去

小史论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