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经国在莫斯科留学,和冯玉祥女儿冯弗能谈恋爱,并发生关系,冯弗能是他的初恋。但他的朋友不太同意他们交往,朋友认为他们理念不同,很难走远,冯弗能是个爱玩耍的小姐,她给蒋经国写过这样的信:“我真是没有出席到了极点了。” 说起来,那得回到上世纪二十年代,那个风云激荡的大时代。当时,国共第一次合作,孙中山先生去世后,咱们中国的不少有志青年,包括很多大人物的子女,都一窝蜂地往莫斯科跑,去那所著名的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这可不是什么简单的海外游学,这背后牵扯着复杂的政治考量。蒋介石把儿子蒋经国送去,冯玉祥把女儿冯弗能送去,都是想借此机会和苏联搭上线,寻求支持。 1925年10月,蒋经国踏上了前往苏联的旅途,那年他才15岁,像个毛头小子。冯弗能呢,比他小一岁,也是个十四五岁的少女。她长得特别漂亮,眉清目秀,用史料里的话说,“天真妩媚,又有满腹才华”,活脱脱一个惹人怜爱的大家闺秀。在那个年代,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在异国他乡,遇到这么一个同样背景复杂、又灵动可爱的女孩子,心动是分分钟的事。 据说,他们第一次见面是在莫斯科的火车站,蒋经国作为学生代表去迎接冯玉祥一行人,他一眼就看到了人群里那个明媚的冯弗能。但真正让他们擦出火花,是在中山大学的校园里。当时大学里有军训,冯弗能穿着一身笔挺的军装,戴着船形帽,脚上是高统靴,整个人英姿飒爽,又带着少女的娇俏。蒋经国看到她,眼神都直了。这事儿听着就像小说里写的,但历史就是这么有趣,把两个不同阵营的少年,硬生生地推到了同一片天空下。 他们很快坠入了爱河。蒋经国主动出击,邀请冯弗能一起散步、游泳、下棋。冯弗能呢,也少女心爆棚,给他写了一封又一封情书。那段时间,整个学校的学生都在看他们,大家都没想到,蒋经国竟然能抱得美人归。你说,这像不像咱们上学那会儿,两个班的尖子生谈恋爱,全校都在默默关注? 那他们身边的人呢?就没点儿意见?当然有。当时的留学生,大部分都胸怀革命理想,政治觉悟特别高。蒋经国身边有些朋友,就觉得这俩人走不到一块儿去。他们怎么看的?“理念不同,很难走远。” 冯弗能虽然家世显赫,但骨子里是个爱玩耍的小姐,活得比较随性。而蒋经国呢,从小受父亲影响,虽然身在异国,心里想的都是家国大事,他是个被政治裹挟着往前走的人。 那个年代,大家见面聊的不是诗词歌赋,而是主义和革命。冯弗能给蒋经国写过这么一封信,就特别能说明她的性格。她说:“我真是没有出席到了极点了。”你看,就这么一句,特别口语化,特别真实。她可能就是不想去参加那些枯燥的政治会议,宁愿享受生活,享受爱情。但蒋经国的朋友们一看,心里就打鼓了。你蒋经国是蒋介石的儿子,是来学习革命的,将来要干大事的人,怎么能和一个“爱玩耍的小姐”在一起? 但热恋中的人啊,哪听得进去这些?他们做了个惊人的决定——“闪婚”。1926年,才十六七岁的两个人,在莫斯科就这么住到了一起。当时的莫斯科,结婚程序很简单,只要情投意合,就可以同居,这就算结婚了。在后来解密的苏联档案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份学生名册,上面明确记载着冯弗能的苏联名字“妮芝达诺娃”,就是蒋经国苏联名字“叶利札罗夫”的妻子。这算是实锤了,他们的婚姻关系是真实存在的。 可惜,这段青涩的恋情,来得快,去得也快,像一场梦。把他们打醒的,是远在中国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蒋介石突然对共产党人举起了屠刀。紧接着,冯玉祥也跟着蒋介石一起“清共”,和苏联断绝了关系。这下,苏联方面震怒了。作为蒋介石和冯玉祥的子女,蒋经国和冯弗能一下子成了众矢之的。 在莫斯科中山大学,一场又一场声讨大会接踵而来。蒋经国当时处境非常艰难,为了自保,为了活下去,他不得不做出抉择。他在大会上,在《真理报》上,公开撰文,痛斥自己的父亲蒋介石是“人民公敌”。同时,他还要面对冯弗能。冯弗能不像他,她不愿意和父亲划清界限,更不想公开批判。她坚持要回国,还劝蒋经国跟她一起走。 但蒋经国能走吗?不能。他当时已经被苏联方面“扣留”,他必须表态。于是,在巨大的政治压力下,他做出了一个令人心碎的决定。他在给学校党委会的自白书里,宣布和冯弗能脱离夫妻关系,甚至为了表明自己划清界限的决心,还批评冯弗能“思想有问题”,说她是冯玉祥派来“监视”他的。 蒋经国和冯弗能的爱情,就这样被残酷地政治化了。它不是因为感情淡了,也不是因为性格不合,而是因为外部的政治风暴,硬生生地把他们拆散。冯弗能回国后,嫁给了北京张家的一位公子,此后的人生,就隐没在历史的深处。据说她后来和丈夫旅居英国,晚年回到北京,1979年病逝。 而蒋经国,则在苏联继续生活了十几年,娶了俄国姑娘蒋方良,直到“西安事变”后才得以回国。
蒋经国在莫斯科留学,和冯玉祥女儿冯弗能谈恋爱,并发生关系,冯弗能是他的初恋。但他
司马槑谈过去
2025-10-10 13:27:30
0
阅读: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