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91年,牢头丙吉挑选了两个刚生育完的女囚,两个人都很害怕,她们担心就要受刑,但是丙吉抱来一个婴儿交给她们,对她们说:“替我把婴儿养大,就饶你们一命!”[月亮] 太子刘据被诬陷以巫蛊诅咒汉武帝,被迫起兵反抗失败后自杀,他的妻妾、子女几乎被诛戮殆尽,只有一个刚出生几个月的婴儿——刘据的孙子刘病已,作为皇曾孙也被投入郡邸狱中,等待处置。 负责管理这座监狱的官员叫丙吉,此人并非位高权重的大臣,只是个中层官员,面对这个嗷嗷待哺的无辜婴儿,他做了一个在当时看来极其危险的决定——想办法让这孩子活下去。 丙吉做出这个决定,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源于他多年为官积累的处事准则与对巫蛊之祸的清醒认知。他早年研习《诗经》《礼记》,深知太子刘据素来仁厚,平日多次劝谏汉武帝减少苛政,与朝中酷吏形成鲜明对比,这样的人绝无可能以巫蛊诅咒生父。但巫蛊之祸爆发时,汉武帝被愤怒与猜忌冲昏头脑,朝中大臣多因畏惧皇权而不敢直言,丙吉虽职位不高,却不愿见皇曾孙这一脉无辜断绝。 为了让刘病已能在监狱中存活,丙吉不仅挑选了有哺乳经验的女囚,还亲自为婴儿安排起居。当时郡邸狱的环境简陋,冬季寒冷潮湿,他特意将婴儿安置在通风干燥的牢房,又从自己的俸禄中拿出一部分,购置柔软的被褥与充足的米粮,确保女囚有足够的营养哺育婴儿。每当公务之余,他总会亲自去查看婴儿的状况,若发现孩子哭闹不止,便会耐心安抚,甚至亲手为孩子更换尿布,这份细致在当时的官僚中极为罕见。 公元前87年,汉武帝病重,有术士称“长安狱中有天子气”,汉武帝随即下令将狱中所有囚犯一律处死,连婴儿也不例外。当内侍郭穰带着圣旨来到郡邸狱时,丙吉紧闭狱门,挡在刘病已的牢房前,义正言辞地说道:“皇曾孙在此,普通人尚且不可无辜被杀,何况是陛下的亲曾孙!”郭穰多次交涉,丙吉始终不肯让步,双方僵持到天亮,郭穰只能返回宫中向汉武帝复命。或许是汉武帝此时已恢复些许理智,或许是意识到诛杀皇曾孙有违天伦,他听完郭穰的汇报后,不仅没有降罪丙吉,反而叹息道:“这是上天的旨意啊。”随后下令赦免了郡邸狱中的所有囚犯,刘病已也因此逃过一劫。 汉武帝去世后,汉昭帝即位,丙吉认为郡邸狱并非皇曾孙长期居住之地,便四处寻访刘病已的亲属。最终,他找到了刘病已的祖母史良娣的母亲贞君与兄长史恭,将刘病已送到史家抚养。在此后的岁月里,丙吉始终没有向任何人提及自己曾救助皇曾孙的往事,即便后来刘病已被接入宫中抚养,丙吉也只是以普通官员的身份履行职责,从未主动邀功。 直到汉昭帝去世后,昌邑王刘贺被废,朝中大臣陷入选立新君的困境,此时丙吉才向大将军霍光上书,推荐刘病已。他在奏书中详细陈述了刘病已的身世,以及其在民间生活期间表现出的仁厚与聪慧,认为其具备成为君主的品质。霍光经过考察,最终采纳了丙吉的建议,迎立刘病已为帝,即汉宣帝。 汉宣帝即位初期,并不知晓丙吉当年的救助之恩,丙吉也始终保持沉默。直到多年后,有宫中老宫人为汉宣帝讲述往事,才提及丙吉在郡邸狱中的功绩。汉宣帝得知真相后,深受感动,当即下令调查核实,最终确认了丙吉的功劳,将其封为博阳侯。丙吉的行为,不仅挽救了西汉皇室的一脉,更间接促成了“昭宣中兴”的局面,其忠诚与智慧,也成为后世官员的典范。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公元前91年,牢头丙吉挑选了两个刚生育完的女囚,两个人都很害怕,她们担心就要受刑
微笑着前行
2025-10-10 12:11:45
0
阅读: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