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新四军3师7旅被包围,好不容易跳出包围圈,谁知旅长彭明治却突然下令:

受伤的金珂 2025-10-09 12:04:40

1941年,新四军3师7旅被包围,好不容易跳出包围圈,谁知旅长彭明治却突然下令:“日军人数不对,跟我打回去,全歼日军!”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1年,日军对盐阜根据地发动“铁壁合围”,企图摧毁新四军核心。在此危机中,建阳镇一战将教科书式的围猎彻底逆转,上演了一场猎人与猎物的身份互换。 故事的开场,主角似乎是日军中队长仁川次郎。这位号称“中国通”的宿将,正得意于自己布下的一张天罗地网。他从汉奸那儿搞到了绝佳情报:一支新四军主力,在连续三天急行军后,正疲惫不堪地挤在建阳镇里喘气。 这简直是送上门来的功劳。仁川的脑子里,一个完美的猎杀计划飞速成型。他调集了五百多人,分三路包抄,还派了小分队化装摸进镇子。整个计划的核心就是一个字:快!为了快,他甚至做了个大胆的决定,把迫击炮和重机枪全扔在据点,全员轻装突袭。在他看来,对付一群累趴下的对手,步枪足够了。 一声清脆的枪响,打破了仁川的美梦。他的潜入小队在试图偷袭女兵时,被查哨的19团政委王东保撞个正着。战斗瞬间爆发。 按照预案,彭明治指挥部队掩护军部向北突围。可怪事发生了,突围过程顺利得让人心里发毛。这不对劲,太不对劲了。真正的危险,往往就藏在这种反常的顺利里。 就在大家觉得侥幸逃脱时,彭明治的眉头却锁得更紧了。一份前线连长的报告递了上来,成了揭开谜底的关键。报告里说,鬼子的枪声喊得震天响,可追击的腿脚却软绵绵的,纯属雷声大雨点小。 彭明治脑中一道闪电划过!火力和追击的力度,是判断敌人实力的铁证。对方这种虚张声势的样子,只能说明一件事:来的不是什么主力,就是一支兵力有限的孤军! 一个惊人的推断在他心中形成:敌人最多五百人。而自己手上,有近两千名将士。四比一的兵力优势!一瞬间,指挥部里炸了锅。大多数人主张赶紧走,保住军部才是头等大事,这是最稳妥的选择。 但彭明治看到了一个稍纵即逝的机会。敌人不是狼,是送到嘴边的肉!他力排众议,一拳砸在地图上,吼出了那个足以载入史册的命令:“掉头,打回去!” 从被动逃生到主动歼敌,这个决策需要的不仅仅是智慧,更是惊人的胆识。 当第七旅的三个团猛虎下山般杀出个“回马枪”时,仁川次郎彻底懵了。他精心设计的完美陷阱,瞬间变成了自己的坟墓。战斗几乎是一边倒,五百多名日军被干净利落地全部解决。 绝望的仁川切腹自尽,日记里留下了他最后的遗言:“我轻敌了......” 这场胜利给第七旅带来了丰厚的战利品,一百三十多支步枪,二十四挺机枪,四门迫击炮,还有两万发子弹,极大地补充了部队的装备。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这片战场的生态。 陈毅代军长给予了高度嘉奖,部队士气空前高涨。从此,附近一带的日伪军晚上再也不敢轻易出门,“小心彭明治的回马枪”这句调侃,成了他们心中挥之不去的恐惧。一场战斗,就这样在敌人心里种下了一颗名为“忌惮”的种子。 主要信源:(屡建战功敌胆寒——彭明治.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受伤的金珂

受伤的金珂

受伤的金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