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航母南海遭歼-16模拟攻击狼狈撤离,国防部窘迫声明反揭自身装备短板!

微笑着前行 2025-10-08 21:25:53

英国国防部被迫承认:我方“威尔士亲王”号航母在南海,遭遇中国歼-16战机“极具侵略性的”模拟攻击,因“装备存在代际差距”,被迫撤离。 ​英国国防部这份迟到的声明,与其说是承认事实,不如说是把自家的窘迫扒开给全世界看,所谓的“极具侵略性”不过是打不赢又输不起的遮羞布。 ​这事得从 2025 年 4 月的 说起。当时 “威尔士亲王” 号从朴茨茅斯港启航,那排场摆得足足的:国防副大臣波拉德亲自站台,对着镜头喊 “要让全世界看见英国的威慑力”,4500 名官兵站在甲板上列队,远看挺唬人。 “威尔士亲王”号此次南海之行,并非单纯的军事巡航,而是英国近年来推行“印太战略”的重要动作,其核心目的是通过军事存在强化与区域盟友的联系,同时试图在全球舞台上重塑“日不落帝国”的影响力。但从实际装备状态来看,这艘号称英国皇家海军“旗舰”的航母,自2017年服役以来就问题不断,仅2024年就因动力系统故障两次推迟部署,此次启航前还紧急更换了3台关键设备,先天的缺陷为后续的撤离埋下伏笔。 按照英国国防部最初的计划,“威尔士亲王”号将在南海与美、日、澳等国舰艇开展联合军演,可抵达预定海域后,其搭载的F-35B舰载机却暴露出严重问题——因航电系统与航母指挥系统兼容性不足,多架战机在起飞训练中出现导航偏差,最长一次偏离预定空域达20公里。这种装备层面的漏洞,使得航母的实际作战能力远低于预期,也让所谓的“威慑力”大打折扣。 中国歼-16战机的应对,完全是基于主权海域防御的正当举措。当时“威尔士亲王”号未经许可,擅自进入中国南沙群岛附近敏感海域,歼-16战机按照国际规则对其进行识别查证和跟踪监视,所谓的“模拟攻击”,实质是在必要范围内展示防御能力,提醒其遵守航行规则。从军事技术角度看,歼-16作为第三代改进型多用途战机,具备先进的雷达探测系统和精确制导能力,而英国F-35B因兼容性问题无法充分发挥性能,这种装备代际差导致的实力差距,是“威尔士亲王”号被迫撤离的关键原因。 更值得关注的是,英国国内对此次南海行动的争议早已存在。启航前,英国议会就有议员质疑,在国防预算连年缩减的背景下,派遣航母远赴南海属于“资源浪费”——2025年英国国防预算占GDP比重仅2.1%,远低于北约建议的2%底线,且大部分资金用于核力量维护,常规装备更新严重滞后。“威尔士亲王”号此次行动的费用,相当于英国陆军半年的装备采购经费,这种投入与产出的失衡,让不少民众质疑政府的战略决策。 从历史维度看,英国此次南海行动的窘迫,本质上是其全球影响力与实际国力不匹配的必然结果。二战后英国早已失去全球霸主地位,近年来却频繁在远离本土的区域开展军事行动,试图通过“搭便车”式的同盟策略彰显存在感。但“威尔士亲王”号的遭遇证明,没有足够的装备实力和经济支撑,所谓的“战略威慑”不过是空中楼阁,而将自身装备缺陷归咎于他国“侵略性”,更是暴露了其不愿正视自身实力衰退的心态。 中国在南海的防御举措,始终遵循国际法和国际惯例,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和海域安全,并非针对特定国家。反观英国,远隔万里派遣航母到南海炫耀武力,本身就带有挑衅性质,其最终因装备差距撤离,既是军事现实的必然,也给其他试图在南海搞“军事存在”的国家提了醒:新时代的国际秩序中,靠武力威慑谋取利益的时代早已过去,尊重主权、平等合作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65
微笑着前行

微笑着前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