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俄罗斯人普遍觉得,守住远东地区非常困难,于是俄罗斯不敢轻易在远东投资,一方面

张五笙说历史 2025-10-07 18:47:59

现在俄罗斯人普遍觉得,守住远东地区非常困难,于是俄罗斯不敢轻易在远东投资,一方面担心花了钱,最终利益被邻近的东方大国捞去,另一方面,他们的经济状况已经不同往日,不敢轻易冒险投入。 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深水港码头上,海风裹挟着咸腥气息掠过生锈的起重机。一台印着日文标识的龙门吊静止在半空,它的吊臂悬在未完工的泊位上方。 工地上仅有的几名看守人员围坐在铁皮棚里,喝着浓茶打发漫长的冬夜,这个原本计划在2023年完成扩建的枢纽港,因联邦预算削减已停工近半年,港口负责人私下抱怨:“莫斯科说资金要先保障特别军事行动,我们这里的钢材还堆在仓库里等着生锈。” 向东八百公里,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森林深处,废弃的木材加工厂正在被白桦林重新吞噬。褪色的苏联红星标志下,破碎的窗户像空洞的眼窝凝视着积雪覆盖的铁轨。 三十年前,这里曾昼夜不停地向日本出口优质桦木,如今只剩野狐在车间里筑巢,年轻人都去了莫斯科或圣彼得堡,村里最年轻的居民是五十六岁的护林员伊万,他的三个孩子分别在喀山、新西伯利亚和克拉斯诺达尔定居。 “他们宁可在欧洲部分租地下室,也不愿回来继承我的木屋。”伊万踩着齐膝的积雪检查陷阱时说道,“去年镇上学校关了,今年连妇产科医生也调走了。” 这些凋零的景象背后,藏着俄罗斯远东地区最深的焦虑,这片占国土面积四成的广袤土地,正经历着持续三十年的人口失血,2024年前三个季度,七万三千名劳动年龄公民向西迁徙,导致堪察加半岛的鲑鱼加工厂、马加丹的金矿、萨哈林的油气平台空缺了过半岗位。 留在当地的老年人守着苏联时代的遗产度日,他们既渴望改变,又对改变充满警惕。 在阿穆尔河畔的布拉戈维申斯克,对岸中国黑河市的霓虹灯每晚准时亮起,映照在封冻的江面上,两岸的温差不仅体现在气温计上,边是二十四小时运转的暖通系统维持着玻璃幕墙的流光溢彩,另一边则是老式集中供暖系统间歇性工作的居民楼。 阿穆尔天然气处理厂的建设工地上,中俄技术人员共用着食堂,却分坐在不同区域,俄方坚持保留51%的控股权,宁愿接受中方贷款也不愿出让管理权,项目副总监亚历山大·彼得罗夫在休息时望着高耸的裂解装置感叹:“我们需要他们的资金和设备,但又怕变成单纯的原料供应方。苏联时代这里可是远东的工业心脏,现在连压缩机都要进口。” 2023年颁布的《远东土地用途调整法》明确规定边境五十公里内禁止外国公民购地,尽管同期在犹太自治州,中国农业合作社租赁的土地上,大豆单产是周边俄农场的三点二倍。 在哈巴罗夫斯克的农贸市场,当地商贩列娜一边整理中国进口的蔬菜一边说:“他们的温室技术确实厉害,可要是所有菜摊都变成山东农户直供,我们的土地以后还姓俄吗?” 雅库茨克以北的科雷马公路,养路工谢尔盖正在填补因永冻层融化形成的陷坑,这条被称为“白骨之路”的干线,每公里养护成本是青藏公路的两倍以上,他的工程车后备箱里装着苏联时期绘制的区域地图,上面用红色虚线标注着当年计划修建的工业走廊。 “父亲那代人说这里会建成第二个乌拉尔工业区,”他踩着吱呀作响的积雪说,“现在连维持道路通畅都要靠特别拨款。” 2025年东方经济论坛签署的358个项目协议中,有个别案例打破了僵局,在滨海边疆区,中俄合资的“铂熊”冷链物流基地用创新模式解决了控股权争议:中方负责运营管理,俄方持有土地资产,利润按阶梯分成。 开业首年就将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市场创造八百个岗位,更重要的是,它成为了当地技术学校毕业生的优先就业选择。 北极航道的开发则展现出另一种可能,红色破冰船“北极号”正在开辟新航线,船上的卫星系统实时传输着冰情数据虽然西伯利亚铁路仍然超负荷,运转,但北方海路的集装箱运量在2024年前三季度的同比增长了四成。 在季克西港,工人们正在安装中国制造的龙门吊,这些设备用易货贸易换来,以油气折价支付。 中国谚语说‘不能因噎废食’,我们现在就在担心被噎住的过程中饿肚子。” 冻土带上的白鹤年复一年地迁徙,它们不知道脚下土地蕴藏的稀土价值堪比黄金,也不关心人类世界的博弈。

0 阅读:1

猜你喜欢

张五笙说历史

张五笙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