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印度得罪中国,要中国归还港口99年使用权,没想到看到违约金后又妥协了 蔚蓝色的印度洋上,斯里兰卡如同一颗滴落于印度半岛南端的泪珠,扼守着东西方海运的咽喉要道。 两千年来,香料、茶叶与宝石让这片土地闻名于世,但其真正的战略价值,直到二十一世纪初才被彻底唤醒,2004年的印度洋大海啸,以摧枯拉朽之力重创了斯里兰卡海岸,也催生了一个宏大的构想。 在南部汉班托塔这个沉睡的渔村,建造一个能够抵御风浪、并承载国家复兴梦想的深水巨港。 时任总统马欣达·拉贾帕克萨怀揣着将这个国家变为印度洋物流与能源枢纽的雄心,他的目光首先投向了地理与文化上最亲近的邻邦,印度。 以及拥有雄厚资本与技术的日本,然而,现实的评估结果给这股热情浇了一盆冷水,在印度和日本的工程师与经济学家眼中,汉班托塔固然位置优越,但建设成本高昂,运营前景充满不确定性,投资回报周期漫长得令人却步。 中国正稳步推进其“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构建连接世界的贸易与基础设施网络,对于斯里兰卡的发展需求,中国表示了充分的理解与支持。 2007年,一笔约15亿美元的贷款协议尘埃落定,中国资金与工程技术的洪流迅速涌向汉班托塔,数年之间,机械的轰鸣取代了海浪的絮语,一片荒芜的海岸线上,奇迹般地崛起了七座足以停泊十万吨级巨轮的现代化码头,以及一片庞大的银色油气储罐区。 汉班托塔港,这个斯里兰卡史上最大的深水港,终于从蓝图变为现实,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属的冷峻光泽。 但是,运营一个世界级港口所需的庞大客户网络、精细管理经验和持续资本投入,是当时斯里兰卡难以独自承担的,理想的航船撞上了现实的冰山。 由于货轮寥寥,业务清淡,汉班托塔港非但未能成为预想中的“下金蛋的鹅”,反而连年亏损,成了国家财政一个不断渗漏的伤口,债务的压力与日俱增。 转机出现在2017年,经过艰苦谈判,斯里兰卡政府与中国的招商局港口控股公司达成了一项历史性的协议,斯方将汉班托塔港70%的股权,以及港口及周边约60平方公里土地为期99年的商业运营权,转让给中方联合体。 作为交换,中方支付了11.2亿美元的股权对价,并承诺投入巨资开发临港工业园,这笔资金如同一剂强心针,暂时缓解了斯里兰卡迫在眉睫的外债危机,协议签署时,双方官员面带微笑握手,都期盼着这个深水良港能就此迎来它命中注定的繁荣。 尽管北京方面一再重申其纯粹的商业目的,但猜忌的种子一旦播下,便在特定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在这片混乱中,前国防部长戈塔巴雅·拉贾帕克萨凭借其强有力的安全承诺,赢得了选民的支持,高票当选总统,戈塔巴雅的上台,被视为国内政治风向的一次显著转变。 印度对于斯里兰卡出现一个对华更为疏离的政府乐见其成,在非正式的沟通渠道中,印方或许传递了支持科伦坡“重新评估”某些前任政府所签协议的信息。 于是,带着国内民众的期望与区域大国的隐性支持,戈塔巴雅总统在其执政初期,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强硬姿态。他将汉班托塔港的99年租约公开定义为前任的“错误”,是一个需要被“纠正”的历史遗留问题。 斯里兰卡外交部开始起草正式照会,准备向北京提出重新谈判甚至终止协议的要求。一时间,国际媒体纷纷报道,一场围绕战略港口的外交风暴即将来临。 当斯里兰卡的财政与法律专家们真正开始审视那份厚厚的合同时,他们倒吸了一口冷气。 条款中关于违约的惩罚机制,写得明确而冷酷。任何单方面的、无理的违约行为,斯里兰卡政府不仅要全额赔偿中国方面在港口建设阶段投入的约15亿美元,以及股权收购时支付的11.2亿美元,还需承担因合同中断而导致的中方预期收益损失。 经过初步的、保守的估算,这笔天文数字的赔偿金,总额将毫无悬念地突破一百亿美元。 2019年底,斯里兰卡全国的外汇储备仅有约76亿美元,这已是竭尽所能的积累。要拿出超过百亿美元的赔偿,无异于痴人说梦。 戈塔巴雅政府迅速将求援的目光投向此前表示支持的印度,然而,新德里的回应是沉默与回避,印度愿意提供数亿美元的信贷额度或发展援助以示友好,但绝无可能,也无力为其支付如此巨额的“违约金”。 面对这份无法承受的违约账单,戈塔巴雅总统的立场发生了戏剧性而又在情理之中的转变。上任不到一个月,他公开的语调已然改变。 曾经言辞激烈的“错误决定”,被重新诠释为一项“纯粹的商业行为”,那份准备发出的外交照会,被悄然撤回,锁进了档案柜的深处。
印度外长苏杰生最近在新德里的一场演讲里聊了一件挺严肃、但其实大家都关注的大事——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