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做出艰难决断,俄罗斯向全民加税,不是说“越打越有钱”吗? 2025年的秋天,俄罗斯人终于感受到战争的代价。 曾经被宣传为“越打越有钱”的经济神话,在持续三年半的乌克兰战争与西方全面制裁下,一步步破灭。 俄罗斯财政部在9月24日提交的三年期预算草案中明确写道: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支持国防和安全需求。 这意味着什么?国防开支已经占到联邦预算的40%,创下历史新高。 于是,普京政府做出了一个“艰难决断”——从2026年1月起,将增值税从20%提高到22%。 同时,原本计划明年中旬实施的水电燃气涨价计划,也被提前到今年10月1日执行。 增值税上涨两个百分点,看似不起眼,却像一滴墨水落入清水,瞬间渗透到每个家庭的生活。 每个俄罗斯家庭每年将因这项加税多支出约4.55万卢布。 而水电燃气费的上涨更是雪上加霜。天然气价格涨9.4%,电费涨10.9%,供水和处理费分别涨9%和9.5%。 一个使用燃气供暖的100平米家庭,仅燃气费一年就要支付6.7万卢布。 算总账的话,每个家庭每年额外支出达到8.2万卢布。对于年均收入约60万卢布的普通工薪家庭来说,这相当于可支配收入的12%-15%被无形抽走。 俄罗斯政府曾经信誓旦旦的“战争不会影响民生”承诺,如今已不言自明地破灭了。 俄罗斯为何走到这一步?答案是它的财政命脉已被掐断。 石油和天然气出口曾经贡献俄罗斯联邦财政收入的30%-40%。而现在,这一生命线正遭受三重打击。 欧美对俄罗斯石油实施限价令,将价格从60美元压至47.6美元;第19轮制裁新增118艘油轮黑名单,打击“影子舰队”运输网络;乌克兰无人机持续袭击炼油厂,导致俄罗斯近四成炼油能力瘫痪。 结果触目惊心:2025年前九个月,俄罗斯资源出口收入同比下降21%,且跌幅逐月扩大。 曾经富得流油的产油国,如今伏尔加河沿岸地区加油站只能限购,黑市汽油价格飙升至每升150卢布。 更讽刺的是,俄罗斯已从世界主要成品油出口国沦为了进口国,不得不从白俄罗斯、印度购买成品油。 当一个国家将40%的预算投向国防时,民生领域必然遭遇挤压。 俄罗斯2025年财政草案显示,教育拨款较上一年减少12%,联邦社会保障支出减少6.5%,卫生支出连续两年停滞在低水平。 这种“军费优先”的逻辑正导致药品短缺、福利冻结、教育资源稀释等连锁反应。 实际工资增长停滞与物价持续攀升形成剪刀差,卢布购买力相比开战之初缩水一半。 老百姓的储蓄像阳光下的冰块,不断消融。俄罗斯央行为了抑制通胀,维持18%的高基准利率。 这虽然缓解了物价上涨,却抑制了内需,提高了企业融资成本,对民用经济造成沉重打击。 深层次看,俄罗斯经济正面临劳动力短缺、技术断层和预算赤字的三重挑战。 失业率降至2.3%的历史低点,不是因为就业市场繁荣,而是因为劳动力严重短缺——至少缺少150万熟练工人。大量专业人才逃离俄罗斯,国防工业也面临数十万工人缺口。 到今年6月,俄罗斯联邦预算赤字已增至近3.7万亿卢布,几乎用完全年赤字目标。为国家财政稳定而设的财富基金流动性资产规模较战争爆发前下降了71%。 普京曾宣称俄罗斯经济“越制裁越强大”,但现实是,2025年俄罗斯经济增长预期已从2.5%大幅下调至1.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甚至预测仅增长0.9%。 经济规律不会因政治意志而改变。当财政赤字高企、外汇收入锐减、工业基础受损时,加税成为最直接的选择。 加税政策本质上是一种“战时成本分摊”机制,是将战争开支从国家层面转移到民间的具体手段。 俄罗斯家庭如今面对的不只是上涨的税费,还有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民调显示,支持继续战争的比例首次跌破60%,而认为“战争拖累经济发展”的比例升至46%。 战争的成本不再是遥远的新闻标题,而是化作了超市小票上的数字、冬季取暖费的账单和日渐缩水的储蓄账户。 财政赤字从来不是纸面上的术语,而是扎在民生肌理中的现实疼痛。 战争成本的“全民分摊”刚刚开始,俄罗斯普通家庭还要面对多长的艰难岁月? 参考资料:唐驳虎:普京决定向全民加税 战争成本全民分摊——中华网
普京做出艰难决断,俄罗斯向全民加税,不是说“越打越有钱”吗? 2025年的秋
周律鸣法
2025-10-07 14:49:0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