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当选日本自民党总裁,如果下一步顺利成为日本首相,那么将清晰暴露日本国民的潜意识。 日本的MAGA,并无改革日本的决心和策略。但是,日本国民骨子里的军国主义阴魂不散。 10月4日,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结果揭晓,64岁的高市早苗以29票优势击败对手小泉进次郎,成为自民党成立以来首位女性总裁。 按照日本政治惯例,她将在10月中旬的首相指名选举中大概率胜出,成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 这一结果被部分媒体称为“打破玻璃天花板”,但仔细剖析高市的政治底色与当选背景,不难发现其背后隐藏着日本社会深层的保守化暗流。 这场选举与其说是进步,不如说是危机下的右倾突围。 本次自民党总裁选举共有5人参与,首轮投票无人过半,高市早苗与小泉进次郎进入决胜轮。最终高市凭借地方党员票的压倒性优势逆转胜出。 她的胜选离不开两个关键因素:一是自民党在参议院选举中惨败后,面临保守选民被新兴右翼政党“参政党”蚕食的危机,党内急需一位强硬派人物重整旗鼓; 二是竞争对手小泉进次郎在选前被曝出雇佣网络水军操纵舆论,削弱了民众信任。 高市早苗的政治履历充满争议:她曾11次参拜靖国神社,否认南京大屠杀和慰安妇历史,主张修宪强军,并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 她的政策纲领延续“安倍经济学”,强调扩张性财政和货币宽松,但日本当前面临通胀高企、日元贬值、债务攀升等困境,其经济方案被质疑“旧药难治新病”。 高市早苗的崛起,表面是自民党的党内斗争结果,实则是日本社会集体潜意识的投射。 首先,她的当选暴露了日本对“强人政治”的迷恋。尽管日本经济停滞多年,社会老龄化加剧,但民众并未选择推动结构性改革的领袖,而是拥抱了以民族主义口号包装的保守势力。 高市主张的“修宪强军”“经济安全”等议题,本质上是通过制造外部威胁来转移国内矛盾,这与美国特朗普时代的“MAGA”策略如出一辙。 但日本的“MAGA”缺乏实质改革内容:她反对夫妻别姓制度,漠视性别平等,在民生政策上仅提出减税和补贴等短期措施,未能触及财阀垄断、就业僵化等深层次问题。 其次,日本社会对历史罪责的逃避心态在此次选举中再次显现。高市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却仍能获得地方党员大力支持,说明“皇国史观”在日本仍有市场。 这种扭曲的历史观将侵略美化为“自卫战争”,把战犯塑造成“英灵”,长期洗脑使部分民众将右翼言论等同于“爱国”。 更值得警惕的是,日本政客善于利用“危机叙事”煽动民意。 例如,高市团队炒作“外国人在奈良踢鹿”等排外话题,却对工资停滞、通胀压力避而不谈。这种手段与二战前军国主义的宣传套路高度相似——通过制造假想敌来凝聚民粹支持。 最后,日本政治生态的“右倾通胀”已成顽疾。无论自民党如何频繁换帅,其政策核心始终围绕修宪、扩军、亲美打转。 高市早苗提出与在野党“自公维三党联合执政”,目的却是为扩军计划扫清立法障碍。这种重军事轻民生的路线,与日本民众渴望的真正变革南辕北辙。 高市早苗的当选,是日本社会十字路口的又一次危险转向。 它提醒我们,军国主义思想从未远离,只需一点政治火花就能复燃。日本若继续在历史问题上倒行逆施,在区域安全上制造对抗,必将重蹈“多行不义必自毙”的覆辙。 对于亚洲邻国而言,关键不在于担忧一位右翼首相的上台,而要坚持两点:一是以史为鉴,通过外交、经济等手段遏制其冒险冲动;二是团结所有和平力量,共同维护地区稳定。 正如中国外交部所言,中日关系的改善前提是日方“正视和反省历史”。 参考资料:高市早苗当选自民党首位女总裁,对华政策将如何调整?——凤凰网
【日本防卫省官员担心爆发战争,希望民众不选高市早苗】日本自民党总裁选即将开始
【6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