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0年,张廷玉在79岁的时候,被当朝皇帝乾隆抄家,当场在他家中抄出一堆书信及35万两白银,乾隆见此哈哈大笑道:好一个文官清流!万万没想到,没多久乾隆就脸色铁青的命人将白银给送了回来……[心] 张廷玉,安徽桐城人,出身书香世家,从小就饱读诗书,受家庭影响,他自小就勤奋好学,想着有朝一日能入朝为官,报效国家。 都说“伴君如伴虎”,张廷玉一辈子都在朝廷上打交道,他一生扶持过三个帝王,不过不管是对待任何一个帝王他都小心谨慎。 29岁,张廷玉如愿参加科举考试,高中进士,还点名为翰林,从此就开启了他的为官之路。 进入朝廷后张廷玉不忘初心,在一次和康熙皇帝交谈的过程中,康熙对眼前33岁的张廷玉刮目相看,谈吐不凡的同时,才华出众,很快康熙就重用了张廷玉,对张廷玉也是十分的信任。 自此之后他的仕途也是一路顺升,45岁时就成了礼部侍郎,这在历史上也是不常见的。 后来1722年,康熙皇帝驾崩,雍正皇帝继位,张廷玉继续辅佐雍正在朝为官。 从史料记载中,可以了解到雍正是出了名的生性多疑,然而他却对张廷玉信任至极,什么事都会与张廷玉商量一番,就连雍正皇帝大部分的旨意也由张廷玉撰写,雍正皇帝也曾对身边人说道:“张廷玉就是我的左膀右臂,我可不能没有他啊。” 后来雍正临终留下旨意,让张廷玉继续扶持下一任帝王,也就是乾隆皇帝,而且张廷玉还配享太庙,这在整个清朝200多年的历史上都是首位。 雍正去世后,张廷玉遵记雍正先帝的遗旨,全心全意辅佐乾隆皇帝。乾隆皇帝碍于张廷玉是先帝托孤的老臣,自然对他也是照顾有加,平常的赏赐什么的都样样不少。 不过虽然已经辅佐两任帝王了,张廷玉没有仗着自己是先帝托孤的老臣就得意至极,他依旧懂得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所以辅佐乾隆时张廷玉也是格外谨慎。 而且乾隆不同于雍正,他根本不喜欢雍正时期的治理手段,所以对与雍正特意为自己留下的佐臣打心眼里也喜欢不起来。 张廷玉自己也明白,自己作为三代朝臣,不可能代代受到重用,康熙那一代他平步高升,安安稳稳,雍正一代自己晋升为军机大臣还配享太庙,这已经是自己鼎盛的时候了,到乾隆这一世,自己再是如何也都是命了。 不过张廷玉依旧兢兢业业,在朝堂之上小心谨慎的行事,一心为国为民,从来不会在朝堂之上拉帮结派,也一直秉持着清正廉洁的态度。 和乾隆商量国家大事的书信他也会亲自烧掉,直到看不见一个字再吩咐下人给灰烬处理掉,私下也很少和其他朝官来往,即使乾隆有心找张廷玉的错处也挑不出什么毛病。 不过虽然张廷玉在这些地方做的都如此小心,他也避免不了帝王的疑心。 1748年,张廷玉已经76岁了,他在朝堂之上如履薄冰几十载,觉得自己也是时候退休告老还乡了,于是上书请辞,但是遭到了乾隆的拒绝,遭到拒绝的张廷玉只好继续在朝为官。 1749年,张廷玉再次请辞,这次乾隆没有强留,而是下旨让张廷玉自己选是去是留。 张廷玉最终选择退休,回到老家颐养天年,可是他依旧没有躲掉乾隆皇帝的打击。 1750年,乾隆皇帝因为张廷玉女婿没有上报回家丁忧一事大怒,认为张廷玉也不是清白之人,就下旨抄了张廷玉的家。 从张廷玉的家里搜刮出了35万两白银,和一堆书信。乾隆见此朗声笑道:好一个文官清流!之后立马下旨要彻查张廷玉这些书信的往来,和这些白银的来历。 张廷玉一生奉行清正廉洁,可是如今竟有35万两白银,这让乾隆十分坚信张廷玉之前的清廉作风都是伪造出来的,下令一定要彻查清楚。 张廷玉一家都陷入了惶恐之中,生怕一个不小心就掉了脑袋。可是张廷玉并不担心,整日在家依旧悠闲自在,仿佛抄的不是他的家一样。 不久后,乾隆不仅没有治张廷玉的罪,还派人把抄家之物都给送了回来。 原来,那一堆的书信里没有一个字是对皇家的不敬,反而更多的都是对皇恩的尊重与感谢。那35万两白银也都是三代皇帝赏赐他的东西换来的银两。 这让乾隆实在无话可说了,只好悻悻的把东西都送了回来。 阅读完此文,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750年,张廷玉在79岁的时候,被当朝皇帝乾隆抄家,当场在他家中抄出一堆书信及
半芹看历史
2024-11-20 22:12:30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