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2年,46岁的方孝孺被永乐帝朱棣下令诛十族。刑场上,行刑官把837人逐个押

半芹看历史 2024-11-20 22:12:19

1402年,46岁的方孝孺被永乐帝朱棣下令诛十族。刑场上,行刑官把837人逐个押到方孝孺面前,当着他的面一个一个杀掉。可奇怪的是,竟然没有一个人在临死前求方孝孺向朱棣低头,以换取他们的性命,没有,一个也没有。[比心] 方孝孺眼睁睁看着他的家人一个个死掉,却一句话没说。 这合理吗?不合理,一个正常人,当自己的家眷被杀害时,做不到无动于衷。 但他是方孝孺,你说他轴也好,说他忠也好。历史就是这样,他默默接受了自己的亲人被杀,只因为他不愿为新上位的皇帝朱棣写登基的诏书。 在方孝孺的眼里,朱棣就是一个谋权篡位的混蛋,要他写诏书,简直是痴心妄想。让他归附于朱棣,那更是想都别想。 这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方孝孺被灭族一案。要说起这件事的原因,还得从这位下令的皇帝说起,这位皇帝名叫朱棣。 朱棣的这个皇位可谓来的名不正言不顺,那他怎么得来的,想必了解历史的朋友已经想到了,是他篡位得来的。历史上这样的情况不少见,那自然也会有忠于前皇帝的人不承认朱棣的帝位。 这个人就是方孝孺,看这名字,“孝”、“孺”,父母给他起名的时候,应该是希望他能孝顺父母吧。 最后他也确实做到了“孝”,只不过“孝”的对象是朱允炆。 当年朱棣与侄儿朱允炆抢夺皇位,如果说朱棣的周围都是神机妙算的狐狸,勇敢有谋的狼,那朱允炆的周围就是浑水摸鱼的猫,鸡飞狗跳的狗。那么朱棣的成功,其实是必然的。 朱棣成功攻下南京后,坐上了皇位。为了面上说得过去,他需要有人来写等登基诏书。 于是,他想到了方孝孺,这个不肯归附于他的读书人。方孝孺在当时的文人中地位很高,若是让他草拟诏书,对朱棣有大大的好处。 第二天,朱棣就派方孝孺的两个弟子去牢里请方孝孺出来。两个弟子战战兢兢地去了,因为他们知道,这一趟他们很有可能是无功而返。 果然,到了牢中,方孝孺得知了两位弟子的来意,气得破口大骂:“我平时怎么教导你们的?为了区区生死,向朱棣这个谋权篡位的混蛋低头,你们可真做得出来!” 两位弟子顿时惭愧地下了头,又偷偷交换了一下眼神,说道:“老师,我们真的没有办法,这天下已经是永乐帝的了,我们再怎样反抗,又有何用?” 方孝孺生气的让这两位弟子离开,他坐在地上深深地叹了口气。一想到草拟诏书这件事,他就止不住的难受,老天爷怎么就让朱棣篡位成功了呢。 朱棣是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很快,朱棣派人来牢房里请方孝孺。方孝孺深知,自己躲不过了,换了衣服就跟着侍卫走了。 到了大殿上,方孝孺开始痛哭,他不是装的,是真的受不了朱棣坐在皇位上。这与他从小读的书相悖,他不愿意向朱棣低头。 朱棣看他痛哭,便给他留了时间,看着他哭。没想到,方孝孺哭个没完了,朱棣的耐心也用光了。 “先生,您是大学者,在大殿痛哭,是不是有失风度?”朱棣咬着牙问。 “风度?”方孝孺突然大声笑起来,“你一个谋权篡位的人跟我说风度,真是让人发笑啊。” 方孝孺的挑衅激怒了朱棣,但想到方孝孺还有用,朱棣硬生生将火气压了下去,“先生,今日请你来是商议草拟诏书一事,还请先生尽快。” 方孝孺气得破口大骂:“我呸!让我草拟诏书,不可能!”方孝孺恨不得把口水吐朱棣脸上,无奈隔得太远,没成功。 朱棣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方孝孺一次又一次的挑衅,朱棣的怒火终于压不住了。他生气地说:“好!你有骨气!不过,今天这诏书,你不写也得写!” 方孝孺才不管他,“我就是不写,有本事你诛我九族。”方孝孺算准了刚登基的朱棣为了稳住民心,不会大行血光之事。 没想到,朱棣的怒火有那么大,只见朱棣站立在殿前,双手背后,“九族?朕要灭你十族!” 方孝孺仍然不不答应为朱棣写诏书一事,并且口中还一直大骂朱棣。朱棣让人把他的嘴划开,血流了满地。 方孝孺还是没有停止,继续骂朱棣。朱棣见状,更生气了,“好!我成全你!” 于是,便出现了开头的一幕,方孝孺到死也没有向朱棣低头。从朱允炆的角度看,他是一位忠臣。 从朱棣的角度看,他也是一个忠臣,只不过不是忠于朱棣。但在方孝孺亲眷的眼中,他也许是一个罪人,八百多位亲眷,有多少无辜之人,成全了方孝孺的忠。 自古便说,忠孝难两全,果然如此啊。八百位亲眷的方孝孺成就了方孝孺在历史上好名声,可这八百人又做错了什么。 如果当初方孝孺答应给朱棣草拟诏书,历史会不会大变样,毕竟朱棣虽然不算好人,但算得上是个好皇帝。当然这都是后话了,历史的巨轮早已重重滚过,不会再重来了,只有后人会不停地品味。 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0 阅读:0
半芹看历史

半芹看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