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 25 岁,单身,至今还是处男。谈过 4 个女朋友,好几次都在关系最关键的时候选择了放弃——我坚持拒绝婚前性,总觉得在各种诱惑里守身如玉,等那个“对的人”出现,是件很浪漫的事,对我来说也格外重要,所以一直这样做着。去年冬天我在小区便利店买东西,碰到一个女生忘带手机,没法付账。我看她手里攥着两盒退烧药,就顺手帮她结了账。 我今年二十五,单着,处男。 谈过四个女朋友,每次都在快要更进一步的时候停了——不是不喜欢,是我总觉得,有些事得留到结婚后,就像拆礼物要等生日当天,急不得。 钱包夹层里塞着张旧电影票根,《爱在黎明破晓前》的,十八岁生日自己买的票,看完在电影院坐了半小时,觉得好感情就该这样,从牵手到拥抱都慢慢来。 去年冬天特别冷,腊月二十七的晚上,风跟刀子似的刮脸。 我缩着脖子进小区便利店,想买包烟——其实不怎么抽,就是有时候心里空落落的,想找点事儿做。 货架拐角站着个女生,穿浅灰色毛衣,头发被风吹得乱蓬蓬的,手里攥着两盒退烧药,指节都发白了。 她去结账,手机在兜里掏了半天,脸慢慢红透,“不好意思啊,我手机好像没电关机了……” 收银员阿姨瞥了眼她手里的药,没催,但那眼神里的“快点”我看明白了。 我摸出手机扫了码,一百二十八块,她抬头看我,眼睛亮亮的,“我加你微信吧,回去就转给你。” 第二天下午微信响,新朋友申请,头像是只橘猫,备注“昨天便利店谢谢你,我叫林晓”。 转账过来,我没点收款,回了句“小事,药送到就好”。 她又发来消息:“那我请你喝咖啡吧?就当还人情。” 我盯着屏幕发愣——以前谈恋爱,女生主动约我,我都会紧张,怕关系一近,又要面对“要不要拒绝”的时刻。 这次犹豫了三分钟,回了“好啊,小区门口那家瑞幸?” 见面那天她穿米色风衣,帆布包里鼓鼓囊囊的,坐下就掏出个苹果,“刚在楼下买的,挺甜,你吃。” 喝咖啡时聊起来,她说那天是给合租室友买药,室友发烧到三十八度五,她急着回去送药,才发现手机没电。 “其实我当时有点怕,”她突然笑了,“怕你觉得我是故意搭讪,现在骗子那么多。” 我也笑了,“我倒没想那么多,就看你攥着药的样子,挺着急的。” 她抬眼看我,“你好像跟我认识的男生不太一样,不怎么玩手机,说话也慢慢的。” 我摸了摸鼻子,没说那些“原则”,只说“习惯了”。 朋友以前总笑我老派,说都什么年代了还守着婚前性,“你这样会孤独终老的”。 我不是没想过动摇,第三个女朋友分手时哭着问我“你是不是根本不爱我”,我心里像被针扎,却还是说“不是不爱,是我觉得有些事要留到最后”。 后来才明白,她们或许把我的坚持当成了不信任,觉得我不肯“交付”全部——可对我来说,那恰恰是最郑重的交付啊,像把最贵重的礼物锁进盒子,等那个能一起拿钥匙的人,这样的坚持,真的是老派吗? 小时候住家属院,隔壁王阿姨和叔叔结婚三十年,没红过脸。有次我半夜发烧,听见王阿姨跟叔叔说“当初要不是你非要等结婚才碰我,我才不嫁给你这木头呢”,叔叔在那头嘿嘿笑,“那不是怕委屈你嘛”。 那时候不懂,只觉得他们说话时的语气,比电视剧里的拥抱还暖。 后来见多了快餐式恋爱,今天牵手明天分手,更觉得慢慢来没什么不好——不是保守,是想让感情里多一点“确定”,少一点“试试看”。 那天喝完咖啡,林晓说“下次有空请你吃火锅”,我点头时,心里没了以前那种“要赶紧划清界限”的紧张。 原来坚持原则和让人靠近,不矛盾。 对的人或许不是等来的,是在慢慢相处里,发现彼此愿意为对方的“不一样”多等一会儿。 现在钱包里的电影票根还在,但旁边多了张咖啡店的小票,是那天她塞给我的,说“留着吧,万一以后我又忘带手机呢”。 窗外又飘雪了,比去年冬天那场小,我摸出手机,给林晓发消息:“小区门口的火锅店开了,今晚有空吗?”
我今年25岁,单身,至今还是处男。谈过4 个女朋友,好几次都在关系最关键
雪地冬天的烤橙子
2025-11-28 18:55:0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