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西安读研的姑娘前阵子遇到糟心事。她跟学校里的非洲留学生谈恋爱,孩子刚出生没多久,男方就回了国。微信被拉黑电话也停机,只留给她一个两百块的红包当纪念品。 这姑娘现在一边带娃一边赶论文,凌晨两三点抱着孩子写代码。白天还要跑法院问律师,可得到的回复都是"判决容易执行难"。 孩子的户口报不上,学籍也没着落,生活费更是发愁。 网上吵翻天有人说她是恋爱脑,有人夸她勇敢。但奶粉钱不是靠说出来的,她只能把经历发网上求转发。 其实类似案例不止她一个。去年有广西女孩跟非洲男生分手,对方拖欠五万多抚养费,最后法院也没辙。 这事暴露了不少问题。留学生来华读几年书可能欠钱就跑,而国内法律对跨国执行拿他们没办法。 有些人专门利用制度漏洞,玩弄感情后消失。更棘手的是,很多涉外离婚案光是取证就得折腾大半年。 最近有专家建议,是不是该让留学生交保证金?或者把毕业证和债务挂钩。 但政策落地需要时间。眼下像这位妈妈只能自己扛着。她说以后要是再遇到外国人,一定会先签文书。 可谁能保证每个人都按规矩来呢? 孩子每天哭闹的时候,她还得盯着电脑改论文。 社区帮忙申请了临时补助,但这不是长久之计。有律师说就算赢了官司,对方要是不回国也不打工,法院也拿他没办法。 这事把很多人带进思考。跨国感情风险这么大,为什么总有悲剧发生?有人说学校应该提前教育留学生,也有人说女性得自我保护。但归根结底,得有制度来管这些漏洞。 现在这位妈妈只能继续熬着。她的故事在网上传开后,有人帮忙凑了点钱,但也解决不了根子上的问题。 就像她说的,爱情不能当饭吃,责任也不能说免签就免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