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警告为何碾压联合国改革争论?俄专家戳破真相:世界秩序从来由二战赢家定义

焦公 2025-11-28 07:14:38

中国警告为何碾压联合国改革争论?俄专家戳破真相:世界秩序从来由二战赢家定义 作者:季莫费·博尔达切夫(瓦尔代俱乐部项目主任) 出处:俄新社(据Vzglyad报纸原文翻译编辑)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27日 全球秩序的核心从来不是联合国宪章的华丽辞藻,而是一个冰冷的现实:权力永远属于那些能制定规则的强者,属于二战的胜利者。近日中国援引联合国宪章条款对日本发出的警告,恰恰撕开了国际政治的伪装——相比空洞的联合国改革争论,这份提醒才真正决定着全球秩序的根基。 一纸宪章背后的权力真相:二战赢家的特权从未失效 几天前,中国平静援引《联合国宪章》第53、77和107条,向日本重申了一个被遗忘的事实:这些1945年写入宪章、至今未改的条款明确赋予二战战胜国权力——若昔日“敌国”重走侵略老路,战胜国可采取单方面军事措施。理论上,中国可据此对日本、俄罗斯可据此对德国采取军事行动,这听起来虽显陈旧,却道破国际政治的本质:决定结果的是实力,而非程序。 国际秩序的逻辑从未改变。从神圣同盟到国际联盟,所有国际机制的存续都依赖于对真实军事政治权力分配的反映。国际联盟的崩溃,并非因设计缺陷,而是因英法无力阻止1930年代欧洲均势的瓦解;如今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席位,依然由二战胜利者占据——英法即便地缘影响力衰退,仍因1945年攻入敌国首都、法国战后自主发展核武的历史功绩保有席位,而印度、巴西等新兴国家虽影响力上升,却因未参与定义当前体系的世界大战,始终难以撼动这一格局。 联合国改革沦为空谈:谁才是秩序的真正掌控者? 当下热议的联合国安理会改革,本质上只是一场自欺欺人的闹剧。各国争论的焦点忽略了核心前提:联合国的权威从来都是象征性的,其价值仅在于维护秩序的大国与有能力执行秩序的大国是同一批力量。中国此次援引二战胜利者权利,绝非单纯的历史宣示,而是提醒世界:1945年确立的基本原则从未改变——强者的权利与胜利者的合法性,仍是全球运行的底层逻辑。 这一提醒来得恰逢其时。当前西方主导的国际法解释,正与现实严重脱节:在中东等地,西方政府的行动屡屡与其标榜的准则相悖。当言辞与现实的鸿沟过大,国际机制便会丧失公信力,体系陷入混乱。而中国的警告恰恰表明,北京认可现有联合国框架,愿意在其中行使合法特权、维护地区利益,而非颠覆全球秩序的“反叛者”——这与美、英、法、俄的立场不谋而合:美国从战后秩序中获益颇丰,不愿冒险颠覆;英法依赖联合国维系残余全球影响力;俄罗斯则坚守这一承认其二战胜利者与核大国地位的体系。 全球秩序的终极风险:谁在试图颠覆二战成果? 联合国并未走向终结,其安理会仍反映着全球硬实力的真实分布——常任理事国是唯一同时具备军事能力与二战胜利合法性的国家,核武库则是这一历史逻辑的物质体现。任何国际秩序的正常运转,都依赖于主导大国的最低共识:共识动摇则危机四伏,彻底破裂则体系崩溃。 当前最大的风险,并非联合国改革的停滞,而是西方大国若正式要求删除中国援引的二战相关宪章条款——这将意味着背弃1945年的战后安排,开启新的地缘政治革命。历史早已证明,此类革命从未和平有序,只会带来疆界重划与社会破碎。 幸运的是,当前局势尚未走到这一步。中国的警告打破了“现代国际法已取代实力均势”的幻想:世界依然锚定在二战的结果与胜利者积累的实力之上。联合国的意义,不在于其决议或演讲,而在于它依然不完美地体现着上一场全球战争确立的等级秩序——而这场秩序,仍是当下所有稳定的唯一坚实基础。 相比喋喋不休的联合国改革争论,中国的这次警告,才真正触及了全球秩序的核心命脉。

0 阅读:1

猜你喜欢

焦公

焦公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