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亏了6亿,交付暴跌39%!出海+AI是救命稻草还是缓兵之计? 谁能想到,曾靠“奶爸神车”稳坐新势力销冠的理想汽车,会在2025年三季度突然“刹车”?净亏损6.24亿元、交付量同比大降39%,从去年同期盈利28亿到如今由盈转亏,这份成绩单让不少车主和投资者捏了把汗。但把账算明白就会发现,这不是偶然的滑铁卢,而是行业转型期的必然阵痛。 核心问题藏在“内外夹击”里:对内,主力L系列遭遇产品周期瓶颈,而寄予厚望的纯电车型i8、i6要么表现平淡,要么受产能限制难放量,形成了“青黄不接”的尴尬;对外,小米、华为等跨界玩家带着新技术杀进场,传统车企加速电动化转型,理想靠增程式打下的优势正在被稀释。更雪上加霜的是MEGA的召回事件,单这一项就吞噬了约11.2亿元利润,直接拉低了整体毛利率。 而比短期亏损更值得警惕的,是曾经的战略滞后。两年前把出海优先级排在2028年之后,依赖平行出口的粗放模式,如今却遭遇政策收紧,海外销量从单月4000辆暴跌至数百辆。反观小鹏在欧洲年销破8万,蔚来在德国建起换电站,理想的海外“空窗期”成了明显短板。 好在理想没有硬扛,而是果断转向“出海+AI”双引擎。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即将突破25%,中东、欧洲的高增速市场,正是破解国内存量竞争的关键。现在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的零售中心已开业,2026年新车型将全面适配海外法规,这场“补课”虽晚但及时。而全年60亿的AI投入更显决心,VLA智能驾驶大模型使用率已达91%,这才是未来车企的核心话语权。 其实理想的困境,也是中国新能源车行业的缩影。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没有哪家车企能一帆风顺。召回是对用户负责的长线投资,战略调整是应对变化的必然选择。或许出海和AI不能立刻扭转乾坤,但这种直面问题的勇气,远比一时的盈利更珍贵。 你觉得理想能靠这两大战略重回巅峰吗?是看好它的海外布局,还是更期待AI技术的落地?来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