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了中国钱的伊朗,要赶在特朗普上台前,从中国运回大批石油?伊朗为了躲避美国制裁,

老阿七说史 2025-11-27 12:19:19

欠了中国钱的伊朗,要赶在特朗普上台前,从中国运回大批石油?伊朗为了躲避美国制裁,把2500万桶原油偷偷摸摸运到中国,本想瞒天过海,结果这批油,不仅没能换来真金白银,反而滚成了巨额仓储费。 2018 年 5 月 8 日,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核协议,旋即重启对伊朗的全面制裁。为了避免波斯湾局势失控,美国象征性地给予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为期 180 天的原油进口豁免,豁免期至 2018 年 11 月 4 日终止。 伊朗抓住这最后的窗口期,将价值高达 17.5 亿美元的 2500 万桶原油,以 “暂存待售” 名义迅速运往中国港口。 这场能源 “闪电战” 背后,是伊朗与中国相关仓储企业达成的合作,油轮分批靠岸,原油悄然入库。 彼时的策略看似精巧:通过混合油品、变更提单、延后申报等方式,模糊原油来源,以期在豁免终止前完成销售或转运。 但赌局从未真正安全,豁免期结束后,美国政策急转直下。 2019 年 5 月,美国不再续发任何原油进口豁免,伊朗原油在全球市场上瞬间变成违禁品。中国市场虽未明令禁止伊油交易,但来自美国的压力持续加码。 2019 年,参与伊朗原油进口业务的中国珠海振戎公司被美国财政部列入 “特别指定制裁名单”,成为美方施压的重要目标。 特朗普在 2025 年回归白宫后,通过强化财政部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的制裁执行力度,将伊朗原油相关贸易列为 “全球制裁重点领域”,制裁机制进一步升级。 2025 年 8 月,美方已对 3 家参与伊朗原油运输的中国航运公司实施制裁,冻结其在美资产并禁止美国公民与其交易。 中国买家纷纷后撤,不愿冒风险,原油销售通道几乎被切断。这批原油就这样,被困在中国港口,成为没人敢碰的 “政治禁品”。 与此同时,仓储费用如雪崩般积累,按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公布的期货原油仓储费标准(0.2-0.4 元 / 桶・天)测算,六年间仓储费用约为 0.91-1.82 亿美元。 更严重的是,长期储存导致原油品质严重下降,轻油挥发、重油沉积,处理成本大幅上升,买家意愿进一步下降。伊朗不仅没能变现这批原油,反而背上了巨额的 “仓储债务”。 面对困局,伊朗并未坐以待毙,2024 年底,伊朗新任外交部长阿拉格齐访华,双方聚焦中伊双边关系、金砖合作及地区局势等议题深化沟通,中方表态将在国际法与合规框架下推进双边正常合作。 伊朗方面曾探索通过船对船转运、海上过驳等方式规避制裁,但中国外交部门态度明确:可提供技术与平台支持,但一切必须在国际法与合规框架内进行,不触碰美国制裁底线。 中国不愿在中美关系相对紧张的大背景下,主动为一笔已过期的原油交易再次引火上身。 与此同时,中国正在试图通过制度创新,逐步摆脱对美元主导结算体系的依赖。 2025 年上半年,中伊石油贸易中人民币结算占比已达 61%,同时中伊联合试点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跨境数字货币支付平台,累计完成 4.3 亿美元结算业务,与俄罗斯、阿联酋等国的能源合作加速推进。 在特朗普政府的眼中,伊朗的油不流通,中国的油不稳定,才符合美国的全球能源利益。 但这种制裁策略也并非没有代价。欧盟、印度等传统盟友对美国的 “长臂管辖” 越来越不满,认为其破坏了国际市场的公平原则。 尤其是在能源高度敏感的时代,各国更希望掌握主动权,而非被美方的单边政策牵着走。 尽管制裁严苛,却无法完全封锁伊朗石油,灰色交易链条依旧存在,伊朗油轮常先航行至阿曼湾或阿拉伯海北部公海,与第三方油轮进行 “船对船” 转运混合后再运往目的地,马来西亚是重要的中转枢纽之一。 伊朗通过关闭油轮自动识别系统(AIS)、变更注册地等方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规避制裁运输模式,将原油以更隐蔽的方式流入市场。制裁的 “封口” 策略,似乎在全球化的现实面前,总是慢半拍。 你怎么看待 “能源政治” 下的这场三国博弈?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也许下一个被牵动的,不只是港口的油轮,而是你我手中的油价。

0 阅读:0

猜你喜欢

老阿七说史

老阿七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