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2008年,山东一大一新生背着自己患有精神病的母亲,足足走了2000多公

千浅挽星星 2025-11-26 22:18:10

[微风]2008年,山东一大一新生背着自己患有精神病的母亲,足足走了2000多公里来到学校报到,他告诉学校领导:“我没钱交学费,但你们让我上学的话,我可以给你们打工。”谁都没想到16年后,这个男子共资助了4200名学生,金额高达上千万!   2008年,在山东临沂大学的报到处,出现了一个衣衫褴褛的身影,与周围大包小包有着父母嘘寒问暖的新生不同,刘秀祥的身后背着一个特殊的“包裹”——那是他生活不能自理、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母亲。   他没有伸手乞讨,而是当着校领导的面,提出了一个近乎“交易”的请求:他不要单纯的施舍,只想用双手干活来抵扣学费。   那一刻,在场的所有人都沉默了,对于当时19岁的刘秀祥来说,这种把自己逼到绝境的倔强,早在十年前就已经刻进了骨子里。   刘秀祥自幼丧父,母亲发病时完全失去神智,甚至哥哥姐姐都因为无法承受生活的重压而离家出走,从此杳无音讯,年仅十岁的刘秀祥,成了这个破碎家庭唯一的顶梁柱。   为了活下去,也为了给母亲买药,他在垃圾堆里翻过废品,在山上挖过野草药,最艰难的高中时期,因为租不起房,他带着母亲住在学校旁用稻草搭起的棚子里。   那是常人无法想象的日子,白饭拌辣椒酱就是一顿美餐,能在这个世界上有个容身之所,就是他最大的奢求。   求学这条路,刘秀祥走得比谁都跌宕,曾因为长期营养不良和高强度劳作,他在高考前夕病倒,仅仅6分之差,让他被挡在梦想的大门外。   那是他离绝望最近的一次,他甚至翻看过日记,那句“当你抱怨没有鞋穿时,回头发现别人竟然没有脚”的自勉,像一记耳光让他清醒。   为了争取一个复读的机会,这个从来只肯站着挣钱的男孩,在被四次拒绝后,第五次跪在了校长面前,这一跪,不是向命运低头,而是为了给未来砸开一道缝隙。   也就是靠着这一整个暑假打工攒下的三千多块钱,和一份不肯把疯癫母亲丢在老家的执念,他带着母亲辗转了几千公里,一路从贵州“爬”到了山东。   大学四年,为了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平静,他把一天掰成两天用,清晨五点给母亲做饭洗衣,白天上课,晚上在食堂和图书馆打工,周末还要跑去做家教。   社会上的好心人听说这事儿,纷纷想要捐钱,却大多被他婉拒,在他看来,在这个世界上立足,靠的是本事,不是卖惨博来的同情。   他甚至用捡破烂的经历,收留并供养了三个同样身世飘零的孤儿,在自己都还淋雨的时候,硬是想要为别人撑把伞。   2012年毕业季,摆在刘秀祥面前的原本是一条通天大道。无论是北京大企业开出的优渥年薪,还是保险公司那个体面的职位,都足以让他和母亲彻底告别贫困。   然而,一通来自老家的电话改变了一切——那个被他资助的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因为种种原因想要辍学嫁人。   这像一根刺扎进了刘秀祥的心里,他突然意识到,走出大山虽然难,但比这更难的,是唤醒大山里那些被困住的思想。   在所有人错愕的目光中,他放弃了城市里的繁华,像个“傻子”一样带着母亲回到了贵州那个贫瘠的山村,拿起教鞭,成了一名普通的中学老师。   起初每个月只有微薄的两千多块工资,他自己几年舍不得买件新衣裳,却毫不犹豫地把大半收入花在了学生身上,他无法忍受看到像“小芳”那样明明成绩优异、却因父母残疾家境贫寒而面临辍学的孩子。   为此,他几乎跑遍了每一个贫困家庭,哪怕是自掏腰包,也要把那些想读书的孩子一个个拉回课堂。   这不仅仅是在教书,更是在“渡人”,整整16年,他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摆渡人,连接起社会爱心人士与山里的孩子,超过一千万的善款,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那是他一次次演讲、一次次奔走换来的希望。   4200个孩子因为他改写了命运,而他依然是那个守在母亲床前、陪着她说话的儿子,即便母亲神志不清,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但在那一刻,紧握的双手就是他对这个世界最深情的回答。   没有什么高尚的道德说教,就像他在领奖时说的那样,这一切不过是源于本能的感恩,当年既然有人曾在他生命最黑暗的时候点过一盏灯,如今他有能力了,便要把这光亮传递下去,照亮更多像当年自己一样无助的孩子,这就是刘秀祥,一个用脊梁背起母亲,又用灵魂托举起千万学子的赶路人。   信源:人民网 刘秀祥:越是偏远的地区,越需要优秀的教师

0 阅读:2
千浅挽星星

千浅挽星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