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6月22日凌晨4点31分,当德军开始入侵苏联,消息传到克里姆林宫,斯大

枕猫啊大世界 2025-11-26 16:37:41

1941年6月22日凌晨4点31分,当德军开始入侵苏联,消息传到克里姆林宫,斯大林获知这一消息的那一刻,历史的车轮在这个决定性的时刻仿佛停滞。 在4点31分之前,边境线上早就炸锅了。大概凌晨3点多,德国人的轰炸机群就已经越过了国界线,像一群黑色的死神,把炸弹倾泻在基辅、塞瓦斯托波尔这些城市的熟睡者头上。 但消息传到莫斯科,是有延迟的。 那个电话,是朱可夫打的。当时他是总参谋长,电话这头是焦急万分的将军,电话那头是正在孔策沃别墅睡觉的斯大林。朱可夫在回忆录里说,他让人叫醒斯大林时,接电话的是卫队长。等了漫长的几分钟,斯大林才拿起听筒。 朱可夫汇报说:“德国人正在轰炸我们的城市,战争开始了。” 听筒那边是一阵死一样的沉默。朱可夫甚至能听到斯大林沉重的呼吸声。这阵沉默持续了多久?没人拿秒表记,但在朱可夫心里,那估计比一个世纪还长。 斯大林终于开口了,声音干涩得像两块生锈的铁片摩擦:“是不是德国将军们的挑衅?” 直到火烧眉毛了,他潜意识里还想以此来解释。这太讽刺了,但也太真实了。 为啥斯大林会有这种反应。这可真不能简单归结为“傻”或者“迟钝”。这是一个顶级政治家过于自信后的思维黑洞。 在此之前的两年,斯大林一直在玩一个极其危险的高空走钢丝游戏。他和希特勒签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他觉得这纸条约虽然是废纸,但至少能给他争取两三年的备战时间。他笃定希特勒在没搞定英国之前,绝不敢两线作战。 他把希特勒当成了一个理性的、精于计算的政治家。 就在战争爆发前的一个小时,最后一列满载苏联粮食和石油的货运列车,还大摇大摆地跨过边境线开往德国。这是斯大林为了“安抚”希特勒送去的“保护费”。 结果呢?这列火车刚过去,那边的坦克就碾过来了。这简直是人类外交史上最大的黑色幽默。 当4点31分,那个确认战争全面爆发的电话挂断后,斯大林其实陷入了一种心理学上的“解离状态”。 他一直引以为傲的情报网、他的判断力、他对局势的掌控,在这一刻全线崩盘。之前不是没人警告过他。著名的王牌间谍佐尔格从东京发回绝密情报,连日期都精确到了6月22日;丘吉尔也给他发过警报;甚至前线抓到的德国投诚士兵阿尔弗雷德利斯科夫,就在几个小时前游过布格河,告诉苏军:“今晚就要进攻!” 结果呢?斯大林当时怎么说的?他把这些统统视为“英国人的挑拨离间”,甚至下令要枪毙那个冒死报信的德国兵。 现在,4点31分,现实狠狠地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这耳光太重了,打得他半天回不过神来。 随后在克里姆林宫召开的紧急会议上,目击者描述斯大林脸色苍白,拿着烟斗的手有些不听使唤。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负责去接见德国大使舒伦堡。当舒伦堡正式宣读宣战书时,斯大林坐在办公室里,眼神空洞。 随后的几个小时,是苏联历史上最黑暗的时刻。因为最高统帅部的指令模糊不清,前线部队大多接到的命令竟然是:“不许开火,不要屈服于挑衅。” 仅仅在战争的第一天,苏联西部军区就有1200架飞机被摧毁,其中800架甚至连起飞的机会都没有,直接趴在跑道上变成了废铁。成千上万的苏联红军战士,在睡梦中被炸死,或者在茫然无措中被俘虏。 那时候的通信全断了,前线乱成一锅粥,电台里全是明码呼叫:“我们在被攻击!怎么办?为什么上级不回话?” 而克里姆林宫里,斯大林在最初的震惊之后,陷入了一种长达几天的“隐身”状态。虽然现在有档案证明他那几天依然在工作、签文件,但他在公开层面是消失的。直到7月3日,他才终于通过广播发表了那篇著名的演说,把对国民的称呼从“同志们”改成了“兄弟姐妹们”。 这“兄弟姐妹”四个字,是他走下神坛、向人民求救的信号。 当一个人的权力大到没人敢对他说真话,当所有的情报都必须顺着他的喜好来解读时,哪怕再聪明的人,也会变成聋子和瞎子。他把希望寄托在对手的“理性”上,却忘了疯子是不讲逻辑的。希特勒就是个疯子,他根本不看什么地缘政治教科书,他就是要去赌国运。 那天早晨的莫斯科,天亮得特别早。当太阳照常升起的时候,对于斯大林来说,旧的世界已经死了。 他可能想到了很多。也许想到了大清洗中被他干掉的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如果那些优秀的将领还在,红军会不会败得这么惨?也许想到了他和希特勒的那张合影——那简直就是一张催命符。 但历史不给后悔药。 那个停滞的时刻转瞬即逝,紧接着就是长达四年、牺牲了2700万苏联军民的血腥绞肉机。斯大林的误判,代价是苏联整整一代年轻人的鲜血。 当斯大林最终在那天上午签下第一道反击令时,虽然手可能还在抖,但历史的车轮终于重新开始转动了。只不过这一次,它是碾着无数人的尸骨在前行。

0 阅读:43

猜你喜欢

枕猫啊大世界

枕猫啊大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